带着历经千辛万苦、几乎耗尽心神才收集齐全的四种极致鲜物,林小风、默大师和达瑞尔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几乎是足不点地地穿越了那片被浓雾与寂静笼罩的诡异林地,再次回到了那片环绕着神秘“空无之泉”的圆形空地。
时间,如同指间流沙,飞速消逝。虽然浓密的、仿佛能吸收光线的雾气依旧遮蔽了天空,但林地间本就昏暗的光线,已然变得更加昏黄、稀薄,如同迟暮老人最后的呼吸,清晰地预示着酸婆婆所给予的时限——日落之前,已近在咫尺。
空地上,那洼“空无之泉”依旧如同凝固的时光,平静得令人心悸,清澈到仿佛不存在,散发着绝对的“虚无”气息。
没有片刻的喘息,甚至来不及抹去额角的汗水与疲惫,林小风立刻将背负的珍贵食材小心翼翼地放在泉边平整的青石上,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因紧张和奔波而略微急促的心跳平复下来。他清楚,接下来的步骤,才是整个“鲜之试炼”最核心、最精妙,也最容不得半点差错的环节——萃取四种截然不同的鲜味精华,并将它们完美融合,升华成一道足以触动“空无”的至味。
他首先处理的,是四种鲜物中最娇嫩、最易消散,也最关乎“神韵”的——七彩梦菇。这株能引动生灵最深层愉悦记忆的灵物,其精华如同晨露般转瞬即逝。林小风甚至不敢用手直接触碰,他示意达瑞尔启动环境稳定装置,将周围空气的流动降至最低,然后才以近乎朝圣般的虔诚,轻轻打开了那个温润的羊脂玉盒。
玉盒开启的瞬间,那股令人心神宁静、仿佛能洗涤灵魂的愉悦气息再次弥漫开来,但林小风的眼神却锐利如鹰,不敢有丝毫沉醉。他取出一根细如牛毛、顶端被打磨得极其圆润的玉针——这是他用之前试炼中获得的边角料精心打磨的工具。默大师则立刻闭上双眼,全力展开他那超凡的味觉灵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牢牢锁定着梦菇的气息波动,确保其在离开生长地后,那缕缥缈的“神”韵未曾有丝毫逸散。
林小风的手稳如磐石,玉针的尖端,以一种近乎微观手术般的精准与轻柔,缓缓刺向那仅有米粒大小、却流转着七彩光华的菌盖中心。针尖触碰到菌膜的瞬间,他甚至能感觉到那菌盖极其微弱的弹性反馈。他没有丝毫犹豫,力道恰到好处地一刺即收!
仿佛打破了某个平衡,一滴如同液态彩虹、内部有星河流转的七彩汁液,立刻从针孔中沁出,凝聚成一颗完美圆润的珠滴,悬挂在菌盖之下,散发出比之前浓郁数倍的灵性光辉与愉悦波动。这正是七彩梦菇最核心的“灵鲜之精”!林小风早已准备好另一个更小的、内壁光滑如镜的墨玉盏,迅速而平稳地移至珠滴下方,轻轻一引,那滴珍贵的精华便无声无息地滑入盏中。他随即用一块特制的、刻有封灵符文的玉片将盏口严密封印,隔绝一切外界干扰。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快如闪电,却又充满了仪式般的庄严,生怕惊散了这缕维系着菜肴“灵魂”的缥缈神韵。
接下来,是代表“生机”的草木之鲜——那截翠绿欲滴、仿佛凝聚了整个春天生命力的奇异藤叶。对于这种充满活性、但纤维较多的植物鲜物,传统的熬煮或暴力榨汁都会破坏其最清新的风味物质,并可能带来青草味或涩味。林小风心念电转,决定借鉴前世所知分子料理中的低温萃取原理。他取出一个透明的、由水晶打磨而成的密闭萃取舱,将藤叶小心放入其中。达瑞尔立刻会意,上前操作他那个多功能便携式分析仪附带的精密温控与压力系统。
“设定核心温度:3.7摄氏度,压力:0.05个标准大气压,缓速增压,持续时间……12秒。”达瑞尔一边快速设定参数,一边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在低温与极其微弱的压力共同作用下,藤叶的细胞壁被温柔地打破,细胞液中最精华的部分被缓缓挤压出来,却又避免了因高温或剧烈机械力导致的氧化和风味物质变性。很快,几滴纯净无比、呈现出惊人翠绿色、仿佛蕴含着爆炸性生命活力的液滴,在萃取舱底部凝聚。达瑞尔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草木之萃”收集到另一个玉皿中,仪器显示,其风味物质纯度达到了惊人的99.8%,且没有任何杂味前体。
第三种,是蕴含“岁月”沉淀之味的菌菇之鲜——那几朵看似干瘪丑陋的深褐色小菇。这类鲜物,其浓郁的鲜味(主要来自鸟苷酸、谷氨酸等)深藏在坚韧的菌丝纤维中,需要耐心与温和的“唤醒”。林小风没有使用金属器皿,而是选用了那个表面光滑如镜的石臼。他先用玉勺舀起一小捧空无之泉旁采集的、甘冽清甜的山泉水,轻轻淋在菌菇上,使其微微软化,洗去表面尘埃(洗菇水也珍贵地保留下来)。然后,他加入少量新的山泉水,手持那根同样材质的玉杵,开始以一种独特的、蕴含某种古老韵律的节奏,缓缓地、一圈接一圈地研磨。
这不是为了将菌菇捣碎成泥,而是一种极其精细的“浸润式提取”。通过玉杵与石臼壁温和的摩擦,以及水分的缓慢渗透,促使菌菇内部沉睡的鲜味物质一点点释放到水中。默大师始终闭目凝神,鼻翼微微翕动,捕捉着空气中每一丝气味的变化。当研磨到某个临界点,菌菇的醇厚香气变得浓郁而圆润,没有丝毫焦躁或涩味时,他立刻出声示意:“停!火候已到,再磨则浊!” 此时,石臼中留下的是一种粘稠、颜色深沉如琥珀、香气内敛而持久、充满了时光沉淀感的菌菇精华浆。
最后,是作为基底与调和剂的“纯净”之鲜——那甘冽的山泉水本身。林小风取出一部分泉水,放入一个干净的玉碗中。他没有添加任何香料或复杂调味,仅仅是从一个贴身的小玉瓶中,用指甲挑了一小撮经过九十九次提纯、不含任何杂质、只余纯粹咸味的“本源海盐”(得自第三试),轻轻撒入水中。盐粒入水即化,其作用并非增咸,而是如同钥匙般,“唤醒”水分子本身的活性,凸显出山泉那源自天然的、清冽甘甜的底味。这碗“底汤”必须至清至纯,方能承载后续万千风味而不夺其主。
至此,准备工作完成。四种不同维度、不同形态的鲜味精华,静静地呈现在林小风面前:
灵鲜之滴(七彩梦菇)—— 神韵所在,缥缈灵动。
草木之萃(奇异藤叶)—— 生机勃发,清新凛冽。
菌菇之浆(深褐小菇)—— 岁月沉淀,醇厚绵长。
山泉之底(甘冽泉水)—— 纯净本源,至清至淡。
接下来,是最关键、也最危险的融合步骤。四种精华属性迥异,物性相冲,如何将它们和谐统一,是最大的难题。常规的加热、搅拌、乳化等手段,在此等极致食材面前,都显得粗暴而拙劣,必然导致风味冲突,前功尽弃。
在默大师和达瑞尔紧张的注视下,林小风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决断。他没有走向临时搭建的简易灶台,而是端起了那碗仅仅用微量本源盐“唤醒”的山泉底汤,步履沉稳地走向了那洼散发着绝对“空无”气息的泉水。
“小风!你……”达瑞尔惊疑出声,不明白他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