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风将片好的黑松露菌、雷公笋片和硕大的新鲜瑶柱,依次、分层地放入已然滚沸、香气扑鼻的高汤中。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他没有加入任何多余的调味料,甚至连盐都未见撒入。
随着食材入锅,那股原本就诱人的香气仿佛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菌菇的山林之鲜、春笋的清新之鲜、瑶柱的海洋之鲜,以及那锅底神秘高汤的醇厚之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立体而和谐的“鲜味风暴”。这香气不似河豚刺身那般直接、极具攻击性,而是如同潮水般缓缓漫过整个会场,无孔不入,勾动着每一个人味蕾最深处的渴望,让人口舌生津,心生向往。
“这高汤……到底是什么熬的?竟能统御如此多种顶级鲜味?”周老爷子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探究。
林小风一边用长柄勺轻轻搅动汤锅,使食材均匀受热,一边从容回答:“此汤底,是用三年以上的老母鸡、金华火腿的中峰、以及猪后腿的精瘦肉,文火慢吊八个时辰以上,期间多次扫汤,滤尽浮油,只取其中最清澈醇厚的部分而成。旨在提供一个纯净、深厚的‘鲜味’基底,不负各位食材的本味。”
文火慢吊,多次扫汤……这看似简单的一锅汤,背后耗费的是极大的功夫和耐心。这是一种将寻常食材通过极致功夫提升到不凡境界的传统技艺,与陆子豪处理顶级危险食材的炫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九十分钟即将结束,林小风关火,将汤品盛入一个素雅的白瓷盅内。只见汤色清澈见底,宛如琥珀,汤中瑶柱饱满,笋片如玉,菌片如云,色彩淡雅,构图和谐,自有一番返璞归真的美感。
林小风将汤盅端至评委面前,声音平和而清晰:“我的作品,‘天地精华盅’。陆师傅以河豚诠释的,是食材本味的‘极致之鲜’,令人敬佩。而我对‘鲜’的理解,略有不同。”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五位评委和台下众人,继续道:“我认为,‘鲜’并非孤立的极致,而是一种‘和谐’与‘层次’。是山与海的对话,是春与秋的交融,是时间与功夫沉淀的结晶。这道汤,集山珍(黑松露菌、雷公笋)之鲜、海味(宗谷瑶柱)之鲜、以及汤底蕴含的时光之鲜于一体,各种鲜味相互衬托,层层递进,在口中交织成一幅鲜味的画卷。它不是一种味道的独角戏,而是一首味道的交响乐。这,便是我对‘鲜’的诠释——和谐、层次、与功夫。”
话音刚落,满场寂静。
陆子豪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原本以为林小风会拿出某种奇特的食材硬碰硬,却没想到对方另辟蹊径,从理念上就截然不同。这种对“鲜”的哲学性解读,瞬间将比拼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五位评委看着眼前这盅清澈见底、香气却无比复杂的汤,表情都变得无比郑重。他们先是用白瓷勺轻轻搅动,观察汤的清澈度和食材的形态,然后舀起一勺,缓缓送入口中。
没有立刻的惊叹,五位评委几乎同时闭上了眼睛,眉头微蹙,仿佛在全神贯注地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味觉变化。
片刻之后,周老爷子第一个睁开眼,眼中精光闪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叹道:“山林之旷远,海洋之深邃,春意之盎然……竟能在一盅汤中同时品味到!这鲜味……是有层次的,先是瑶柱的浓郁海味打开味蕾,接着是菌菇的醇厚 earthy 鲜香充盈口腔,最后是笋片的清甜回甘,而那股深邃的高汤底味,如同大地般托住所有味道,使之融为一体……妙!妙不可言!”
其他几位评委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震撼和享受交织的复杂表情。
“这……这简直是在喝一幅山水画!”
“每一种食材的鲜味都得到了尊重和展现,没有谁压倒谁,只有相辅相成,这平衡感堪称绝妙!”
“与河豚刺身的极鲜相比,这道汤的鲜味更显丰富、圆融、余韵绵长,需要静心品味,越品越有滋味。”
评委们的评价,虽然措辞不同,但倾向性已经非常明显。陆子豪的河豚刺身,是顶级的、毋庸置疑的鲜,但林小风的这盅“天地精华盅”,却赋予了“鲜”字更丰富、更富哲理的内涵。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逆转般的评价惊呆了。原本以为毫无悬念的比拼,竟然峰回路转。陆子豪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紧紧盯着那盅看似朴素的汤,似乎无法理解。
林小风依旧平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评委们高度评价的并非他的作品。他只是完成了自己对“鲜”的理解和表达。
第一回合的主题比拼,胜负的天平,在众人心中已经开始悄然倾斜。然而,交流会的较量,还远未结束。陆家父子,绝不会就此罢休。更大的波澜,或许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