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味界传说 > 第80章 菜单的核心:和而不同

第80章 菜单的核心:和而不同(1 / 2)

回到酒店套房,林小风反手锁上卧室的门,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他需要绝对的安静,来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暖黄色的灯光下,他深吸一口气,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那个带有保密性质的密封文件袋。

纸张滑出的声音在静谧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他将文件在桌上铺开,一共三份。第一份是《亚太城市经济发展论坛背景资料》,他快速浏览了主办方、主要议题,目光在已确认参会的长长一串城市和嘉宾名单上停留最久,心中对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怎样多元化的场合有了更具体的概念。第二份是《参会主要国家及地区饮食文化与禁忌汇总》,内容极为详尽,不仅列出了穆斯林忌猪肉、印度教徒忌牛肉等主要禁忌,还细化了某些地区对酒精、特定香料甚至某种烹饪方式的避讳,以及常见的过敏原如坚果、海鲜等的提示。林小风的指尖划过一行行文字,眉头微蹙,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第三份文件则是《国宴级别后勤安全保障规范摘要》,里面关于食材从源头追溯、检验检疫、专用库房储存、标准化处理、烹饪过程监控到最终留样备查的流程,严格得像一部精密仪器的操作手册,每一个环节都责任到人,不容丝毫差池。

他看得极慢,几乎是逐字咀嚼。强大的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此刻高速运转,像一台高效的扫描仪,将关键信息分门别类地刻入脑海,并迅速提炼出核心要点:

包容性——这是首要原则,也是最大的枷锁。猪肉、牛肉(对部分人群)被排除,一些可能引起文化不适的特殊食材(如狗肉、特定昆虫)也绝不能出现。选择的圈子被划定了硬边界。

安全性——流程繁琐至极,但又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这意味着食材选择不能只追求新奇,还必须考虑其来源的可控性和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代表性——要能承载中华美食的深厚底蕴,绝非一道普通家常菜所能胜任。

创新性与温度——这是他存在的价值,是秘书长点将的核心要求。要新,但不能怪;要暖,但不能腻。

可操作性——最终要在大厨房里稳定出品数百份,理想必须扎根于现实。

这些条件,一条条,一件件,如同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创意的翅膀,让它无法天马行空,必须在有限的天空下,画出最美的轨迹。

林小风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手指无意识地在木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轻响。脑海中的思绪却如潮水般翻涌。

做什么汤?

经典的佛跳墙?念头刚起,便被否定。食材过于奢华张扬,且内含火腿(猪肉),直接触犯禁忌。更重要的是,其浓墨重彩的风味,与他想要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暖基调相去甚远。

开水白菜?意境清雅,技艺高超,但且不说其清汤底往往离不开火腿、干贝(同样有禁忌风险),其极致追求“清鲜”所带来的距离感,在外交宴请这种需要亲和力的场合,可能显得过于“高冷”,不够平易近人。

西湖牛肉羹?名字就出了问题,即便将牛肉替换成鸡茸,其酸辣口味也并非普世接受的风味……

一个个曾经熟悉或闪过的方案在脑海中轮番登场,又迅速被苛刻的条件淘汰出局。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道好喝的汤,更是一道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直指人心深处对“温暖”、“舒适”与“和谐”共同渴望的媒介。

他的思绪渐渐飘远,试图从更深的文化根源中寻找答案。他想起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智慧——“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真正的和谐,并非强求一致,而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达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平衡与融洽。这场汇聚了多元文化的宴会,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如同风味各异的食材。一场成功的宴会,不是要将他们“同化”成一个味道,而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这些“不同”友好共存、相互映衬,最终融合成一场令人愉悦的整体体验。

这,不就是“和而不同”在餐桌上的完美诠释吗?

那么,如何将“和而不同”这一抽象理念,转化为一道具体可感、可品的汤羹?

林小风的思维继续深入探索。中华文化中,还有什么思想与“和”紧密相关,并能巧妙地具象化在食物之中?

他的目光无意中再次扫过文件上论坛的举办时间——下个月,恰是秋末冬初之交。

秋收冬藏……四季轮回……时间流逝……

一道灵感的闪电,骤然划破思维的迷雾!

四季!

“天人合一”强调顺应天时,而“四季”的交替,正是大自然展现其“和而不同”哲学最直观、最壮丽的篇章!春的生机、夏的绚烂、秋的丰盈、冬的蕴藏,每个季节特性鲜明、“不同”至极,却又无缝衔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体系。

如果用“四季”的概念来架构这道汤呢?

不是简单粗暴地拼凑四道季节汤品,而是精心择取每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风物,将它们各自的韵味、口感、色彩,巧妙地编织进同一碗清澈的汤底之中。让品尝者在一勺一箸间,仿佛能体验到时光的流转,感受到不同特质和谐共生的哲学之美。

这个念头让林小风瞬间坐直了身体,疲惫一扫而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