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直击心灵,让人感受到爱和幸福吗?”
“这碗馄饨,赢了!它不是赢在复杂的技艺,是赢在了能唤醒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有人用力地指着自己的心口。
现场,不知是谁先开始,响起了第一下掌声,紧接着,第二下,第十下……最终汇成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浪潮!这掌声,不仅是送给苏晴的真诚与勇敢,更是送给林小风那碗看似简单,却拥有撼动人心力量的——幸福的馄饨!
苏晴的眼泪,仿佛彻底打开了评委们情感的闸门。
另一位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餐饮协会副会长,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清了清嗓子,眼中也带着感慨的湿意:“苏女士说得太好了,深深触动了我。这碗馄饨,也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在外奔波,每年寒冬腊月,拖着疲惫身子回家,母亲总会守在门口,然后立刻下厨给我包的第一顿饺子。虽然一个是馄饨,一个是饺子,形式不同,但那种‘家’的味道,那种推开门就能感受到的、让人瞬间踏实下来的温暖和幸福,是相通的。这道馄饨,让我……回家了。”
“是啊,”又一位以理性冷静着称的美食杂志主编点头附和,他的语气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我们必须承认,张知味师傅的‘龙腾四海’,无疑是一件艺术品。它极尽奢华,技艺登峰造极,展现了对食材和火候的精妙掌控,它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震撼,是味觉的冲击,是对人类厨艺所能达到的极限高度的敬佩和惊叹。”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林小风那朴素的青花碗上,变得深沉而温暖:“但是,林小风师傅的这碗‘家常馄饨’,它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触动,是情感的回归,是寒冬里拥抱般的温暖,是回归本初的安宁与……幸福。这是一种更基础、更本质,也因此,或许是一种更高级、更直达人心的力量。厨艺的尽头,或许不仅仅是技的巅峰,更是心的抵达。”
评委们你一言我一语,倾向性已经无比明显!温情与感动的洪流,彻底淹没了之前“龙腾四海”带来的震撼与惊叹。
张知味面如死灰,原本挺直的脊梁仿佛瞬间垮塌,身体微微摇晃,不得不伸手扶住身边的操作台才勉强站稳。他输了……他倾尽毕生所学,甚至不惜打破自己定下的规则,换上的终极之作“龙腾四海”,那凝聚了无数珍稀食材、耗费了巨大心力的艺术杰作,竟然……竟然输给了一碗馄饨?!输给了这虚无缥缈的“童年的味道”、“家的感觉”?!
巨大的荒谬感和不甘如同毒焰般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他无法接受!这根本不是他认知中的厨艺比赛!
“不!这不公平!”张知味猛地抬起头,双眼因激动和愤怒布满了血丝,他嘶声吼道,声音尖锐地划破了会场的温情氛围,“厨艺比赛!比的应该是登峰造极的技艺!是味觉体验的巅峰!是稀有食材的精妙运用!是创新和突破!不是这些虚无缥缈、主观臆断的所谓‘情感’!你们这是在感情用事!是对严谨厨艺的亵渎!我不服!”
他的咆哮,在充满了共情与感动的空间里,显得如此刺耳、突兀,甚至……有些苍白无力,如同一个溺水者最后的挣扎。
这时,本次大赛的主席,一直沉默不语、神情肃穆的董老爷子,缓缓地站了起来。他年事已高,但身形依旧挺拔,目光平静地看向状若疯狂的张知味,那目光中带着历经沧桑后的洞明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师傅,”董老爷子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错了。”
“厨艺,或者说,‘食之道’,从来就不仅仅是技艺的堆叠和食材的炫耀。”
“它的源头,是人类最基础的对食物的需求,对美味最朴素的追求,但更深层的,是蕴含在食物背后的,‘分享’的喜悦,与‘爱’的传递。是从母亲为孩子熬的第一碗粥,是从家人围坐共享的每一餐饭开始的。”
“一道菜,如果不能最终触动食客的心,引发共鸣,哪怕它用了天下最珍贵的食材,穷尽了鬼神皆惊的复杂技艺,它也终究是……冰冷的,缺少灵魂的展览品。它或许能赢得惊叹,但很难赢得发自内心的热爱与长久的铭记。”
“而林师傅的这碗馄饨,”董老爷子将目光转向林小风和他那碗馄饨,眼神中充满了赞赏,“恰恰拥有了厨艺最珍贵、也最难以通过单纯训练而企及的品质——灵魂。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连接了记忆与当下,它用最朴素的形式,表达了最深刻的内涵。它让我们记起了,我们为何而吃,又因何而感动。”
董老爷子的声音如同洪钟,带着最终的审判意味,响彻全场,也通过直播传到了千家万户:
“因此,我认为,本届大赛最高荣誉‘金鼎奖’的归属,已无任何悬念。”
“它属于——”
“能跨越味觉的藩篱,直抵心灵,为人们带来最简单却也最珍贵幸福的【家常馄饨】!”
“属于它的创造者,让我们重新思考厨艺本质的——林小风!”
全场在短暂的极致寂静后,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是对经典的致敬,对创新的肯定,更是对那份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最温暖记忆的集体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