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世,她堕入风尘,成了烟花之地的女子。看尽人间虚情假意,也曾动过真心,错信了某个口口声声要为她赎身的“良人”,结果所有积蓄被骗一空,自己依旧深陷泥沼,最终成为对方向上攀爬的垫脚石,在绝望中了却残生。她看透了红尘虚伪与信任的代价。
一世又一世,她的灵魂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境遇中不断沉浮。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开始,每一次都经历着截然不同的人间悲欢、爱恨情仇、生老病死。她曾是施善者,也是受难者;曾是权势顶端,也是底层蝼蚁;曾享受过极致幸福,也承受过彻骨痛苦。
起初,她还会因某一世的遭遇而或喜或悲,情绪随之起伏。但随着轮回的次数越来越多,经历的世情越来越复杂,她开始逐渐以一种超越个体情感的视角去“观看”这一切。她看到每一个“自己”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也看到世间万物运行背后,那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的某种共性规律。
她看到了善恶并非绝对,立场决定视角;看到了权力伴随责任,也滋生腐化;看到了情爱能予人极乐,也能带来至痛;看到了生命无论贵贱,终有其价值与尊严;看到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并非空谈。
在无数次的生生死死、起起落落中,那些曾经困扰她的、属于“墨月”的执着、悲伤、自责与怨恨,仿佛被这浩瀚的人间百态、万千命运逐渐冲刷、稀释。她并非变得冷漠,而是理解了。理解了生命的多样性,理解了命运的复杂性,理解了每一种存在都有其缘由,每一种情感都有其根源。
她开始明白,何为“视众生平等”。并非漠不关心,而是深切地认识到,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无论仙神妖魔还是凡俗生灵,在命运的无常与生命的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皆在苦苦挣扎,皆在追寻自认为重要之物。悲欢离合,不过常态。
她也开始触摸到“不悲不喜”的境界。并非失去了情感,而是情绪不再轻易被外境所绑架,内心如同深潭,外界风雨虽能激起涟漪,却难扰其根本的澄澈与宁静。拥有了这份超然与洞察,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更恒定、更智慧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时光在神罚池的轮回中悄然流逝,外界已然过去了三百年。
这一日,平静的池水中心,终于再次泛起了涟漪。墨月的意识如同百川归海,从无数世的轮回体验中缓缓收束,回归于本体。她缓缓地、坚定地从池水中站起身来。
池水顺着她的衣衫滑落,不沾分毫。她的眼眸睁开,那其中不再是少女的清澈或历经变故后的沉郁,而是一种如同古井般深邃、平和的光芒。周身的气息内敛而圆融,仿佛与周围的天地法则更加契合,一种玄而又玄的“道韵”自然流转。
她抬起头,看见池边不知已等候多久的凌九霄。他依旧是那副冷峻的模样,但在对上墨月目光的刹那,他那古井无波的眼中,似乎也极快地掠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认可。
“恭喜。”凌九霄的声音依旧简洁。
墨月微微一笑,那笑容平和而淡然,带着勘破万千红尘后的通透:“有劳凌道友久候。此番,我们可以开始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