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是忍不住去舒王府打听消息,舒王单承南知道她担心,每每总是拣些好的说——“七弟又打了一场胜仗”、“我军士气高昂”、“边境安稳”……竭力宽慰她。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当“我军受困,被迫后撤三百里”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当袅袅耳中时,她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瞬间蔓延至全身。
纵使她知道朝廷粮草充足,军备尽力供给,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刀剑无眼!她不敢想象,在那黄沙漫卷、生死一线的战场上,单承宴正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巨大的恐惧和担忧,化作了近乎偏执的行动力。她开始更加拼命地赚钱,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同时,她做了一件让满朝文武都侧目的事——她将自己名下大部分产业的巨额利润,以及皇帝因她进献土豆、小龙虾之法以及各种新奇物件而赏赐的金银,一次又一次地、毫不吝啬地捐给朝廷,指定用于边疆军需!
她甚至懒得再找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演都不演了,直接将“老娘有的是钱,只要能保住前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的态度摆在了明面上。
她频繁出入户部衙门,与官员商讨采买、运输事宜,确保每一分钱都能最快地变成将士手中的刀枪、身上的棉衣、锅里的粮食。
如此豪掷千金,自然引来了无数猜测和非议。
民间开始流传“睿王府富可敌国”的传言,甚至有些御史言官也隐晦地上奏,提醒皇帝注意藩王财富过盛的问题。
可当袅袅根本不在乎这些。
她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富可敌国?她赚的钱,大部分来自京都的达官显贵、皇室宗亲;她得到的赏赐,也源于皇帝。
她不过是将这些从金字塔顶端流通的财富,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反哺给了正在为国家流血牺牲的边疆将士,希望能为他们多添一份保障,多增一分胜算,更是为了护住那个她日夜悬心的人。
这羊毛,终究是出在羊身上,只是经过她的手,流向了最需要的地方罢了。
外界的喧闹与猜疑,她充耳不闻。
她只是日复一日地坐在睿王府的书房里,对着账本,拨着算盘,将一串串数字变成运往边疆的物资清单。灯火常常亮至深夜,映照着她坚定而略显消瘦的侧脸。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只凝聚成一个最简单、也最沉重的愿望——
单承宴,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又过了两年,在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拉锯战、牺牲了无数将士之后,前线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捷报——北伐大军大获全胜,收复了沦陷近百年的边疆三州!睿王单承宴与将军当然,即将率领凯旋之师班师回朝!
消息传回京都,举国欢腾!朝廷上下扬眉吐气,民间百姓更是自发地涌上街头,准备夹道欢迎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