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胡秀兴奋之余,又想起什么,语气变得有些担忧和现实:“只是……那么精美的衣裳,现在每种款式都只有一件。若是开铺子批量售卖,怕是……做不到吧?而且,就算加上我们一家子,日夜赶工,速度也远远满足不了一个铺子需要的量啊……”
她心直口快,想到了问题就说了出来。
旁边的胡磊闻言,赶紧轻轻拉了一下妹妹的袖子,低声制止:“秀儿!不得无礼!” 然后转向当袅袅,带着歉意道,“东家,舍妹年纪小,不懂规矩,说话直接,请您勿怪。”
当袅袅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胡大哥言重了。秀儿姑娘说的正是大实话,也是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她看向胡家几人,神色认真起来:“想要找到跟胡老爹手艺相当的老裁缝,确实难如登天。所以,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我想再多招揽一些手艺扎实、肯学耐劳的基础裁缝。由胡老爹您来总体把握方向和最难的核心工艺部分,比如关键的裁剪、特殊的针法、最后的整形定型等。而一些相对标准化、重复性的工序,则可以由其他裁缝来完成。”
她顿了顿,继续道:“绣娘那边也是一样的思路。顶尖的、复杂的绣活由请来的大师们完成,一些基础的、重复的绣片或者配饰,可以培养或外包给其他绣娘。我想尝试做成一个……嗯,‘生产流水线’的模式,各司其职,既能保证核心品质,又能提高效率。”
“至于售卖这一块,” 当袅袅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我也已经想好了。咱们的衣裳,走的就不是寻常批量贩卖的路子。物以稀为贵,我们要做的是精品,是口碑,甚至可以是……限量。”
她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既正视了现实困难,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还包含了超前的“流水线”思想和“精品限量”的营销理念。
一直低头专注于手中活计的胡老爹,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动作。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当袅袅,那眼神不再是看待一个单纯出钱的金主或者异想天开的小姑娘,而是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了当袅袅几秒,然后又缓缓低下头,继续手中的熨烫工作。
只是,在他低下头的那一瞬间,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微微向上翘了一下。
这个年轻的东家,似乎比他想象中,要有意思得多。或许,跟着她,真的能做出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好的,这段剧情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欢快的气氛,将成品衣物的精美、姐妹关系的缓和以及绣娘们的可爱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来为你续写这充满惊喜与欢声笑语的试衣场景:
在胡老爹那儿稍坐片刻,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初步工作进展后,当袅袅和当婷婷便起身告辞,迫不及待地前往西边绣娘们居住的院子。
一走进西院,就感受到一种与东院截然不同的氛围。院子里静悄悄的,但一踏入正堂,便看到五六位绣娘正坐在窗明几净的屋内,埋首于手中的绣绷,针线在她们指尖上下翻飞,动作轻盈而迅捷,只能听到细小的丝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