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袅袅在长春宫陪着容嫔说笑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容嫔拉着她的手,千般不舍万般挽留:“袅袅,再坐坐,陪母妃说说话也好,午膳就在这儿用了吧?”
当袅袅看着婆母殷切的眼神,实在不忍推拒,只好笑着应下:“好,那袅袅就厚着脸皮,再蹭母妃一顿午膳!”
午膳虽简单,但胜在温馨。容嫔特意吩咐小厨房做了几样当袅袅爱吃的清淡小菜,婆媳俩边吃边聊,气氛融洽。不过当袅袅只吃了个七分饱,心里还惦记着永寿宫那位老祖宗。
辞别容嫔,当袅袅便直奔永寿宫。
太后见她来,更是欢喜。祖孙俩一同用膳时,当袅袅忍不住把在长春宫的“见闻”,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太后听,重点当然是隔壁惠妃娘娘的“热闹”和自家婆媳如何“默契听墙根”。
太后听得直乐,笑骂道:“你这小猢狲!还有容嫔,你们婆媳俩,真是越来越没个体统了!竟然躲在配殿里,说皇子的闲话!”
当袅袅立刻抱着太后的胳膊撒娇耍赖:“皇祖母~~冤枉啊!孙媳哪敢说皇子的闲话?孙媳说的,可是自家那个不懂事的嫡姐的闲话!再说了,那哭声震天响的,想不听都不行嘛!” 她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无辜。
太后被她逗得开怀大笑,伸指点了点她的鼻尖:“就你歪理多!” 殿内一片祖孙和乐的融融暖意。
笑过之后,太后望着殿外萧瑟的冬景,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唉,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宫里为了节省开支赈灾,处处开源节流,连年尾该有的热闹宫宴都免了。哀家这永寿宫啊,怕是要过个最冷清的年喽。”
当袅袅放下筷子,握住太后微凉的手,声音清亮而充满信心地安慰道:“皇祖母别忧心!等太子殿下和七殿下此去南下,将土豆种植之法推行开来,让各地百姓都学会种这‘金疙瘩’!往后啊,纵使再遇天灾,咱们也有底气应对,再也不怕饿肚子了!到时候,年年都是丰收年,岁岁都是热闹年!”
太后看着当袅袅眼中坚定的光芒,欣慰地点点头,脸上的愁云却并未完全散去:“嗯,袅袅说得对。但愿……一切都能顺利。” 她拍了拍当袅袅的手背,“只盼着他们兄弟俩,都能平平安安地回来。”
太后毕竟年事已高,午膳后不久,便显露出浓浓的倦意,眼皮开始打架。当袅袅见状,连忙服侍太后躺下午憩。看着老人家呼吸渐渐平稳,沉入梦乡,她才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永寿宫。
回到七皇子府,当袅袅也感到一阵疲惫袭来。终究是起得太早,又马不停蹄地在宫里周旋了大半日。她回房小憩了片刻,养了些精神,便又起身,吩咐备车前往城外粥棚。
暮色渐沉,粥棚里点起了火把。当袅袅刚下马车,就看见一个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身影立在粥棚一侧,正拧着眉头看着施粥的队伍——正是三皇子单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