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卷着京都的桂子香,将相国寺东侧的流觞园染成斑斓画卷。
此刻正值秋分,翰林院与礼部联办的“金粟诗会”在叠翠峰下设席,丹墀下铺着二十四幅素绢长卷,墨砚旁皆置鎏金菊纹香炉,青烟袅绕间恍若文曲星君执笔蘸云霞?。
诗会现场,文人墨客、名门闺秀们身着秋装,衣袂飘飘,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诗稿,或驻足赏景构思,或围坐一起热烈探讨,处处洋溢着文雅气息。
然而,人群之中,关于当袅袅的议论声却如暗流涌动。
自重阳宴上当袅袅语出惊人后,侯府亲戚们的编排之语便在京城社交圈悄然传开。众人对这位侯府庶女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不懂规矩、肆意妄为的形象上。在他们看来,当袅袅不过是个无人教养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疯丫头,私下里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这侯府庶女在重阳宴上,竟然那般口出狂言,全然不顾及侯府颜面。”“是啊,侯府亲戚都摇头叹气,说她难成大器,日后怕是要惹出更多事端。” 这些话语像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当袅袅在众人心中的形象。
当袅袅今日身着一袭鹅黄色锦缎长裙,裙摆绣着墨色秋菊,在这一片秋景与古韵中,显得活泼俏皮又独具魅力。她手持一支湖笔,笔尖蘸满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徽墨,在一张洒金宣纸上挥毫泼墨,正书写着一首应景的诗词。
她运笔如飞,字迹灵动飘逸,既有行云流水般的洒脱,又带着几分随性的率真。周围的目光纷纷被她吸引,可大多数人眼中,仍带着怀疑与轻视,只当她是来凑个热闹,绝无可能有什么惊人之作。
随着诗句逐渐成型,当袅袅写到关键之处,原本常见的用词,在她笔下陡然一转,变得新奇有趣。她将形容秋菊的 “傲霜挺立”,大胆改成了 “霜中蹦迪”。
这一独特表述,瞬间在人群中引发轩然大波,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原本轻视她的人,惊讶得合不拢嘴,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这…… 这真的是那个重阳宴上的当袅袅写出来的?” 有人不禁喃喃自语。更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这当姑娘,当真与众不同,‘霜中蹦迪’,如此新奇的用词,前所未闻。”
正当众人沉浸在这新奇的用词带来的震撼中时,礼部侍郎踱步而来,他弯腰拾起当袅袅随意丢在一旁的初稿。展开那略显褶皱的纸张,只见上面写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的诗句,而在诗句旁,赫然批注着:“建议霜打的茄子别扔,裹上面糊炸一炸,能治秋天的 eo 情绪”。
礼部侍郎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心中暗自赞叹,这当姑娘不仅诗词大胆创新,连批注都充满奇思妙想,满是别样的才情与幽默。
此时,高悬的灯笼散发着暖黄色的光芒,柔和地洒在当袅袅身上。她仿若未觉周围投来的惊呼和热议目光,顺手从一旁的果盘中拿起一颗糖炒栗子,冲着评委席眨了眨眼睛,笑嘻嘻地说道:“诸君若嫌诗句太雅,不如把‘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改成‘欲说还休,秋裤到底穿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