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铃渡冥河
绝对的黑暗吞噬了光,也吞噬了声音,只剩下灵魂在虚无中漂浮的错觉。沈知白静立原地,仿佛亘古存在的礁石,唯有灵觉化作无形的触须,敏锐地捕捉着从巷口方向传来的每一丝能量涟漪。
鬼将的气息如同冰冷的毒蛇,依旧盘踞在无灯巷的边界。它的焦躁与贪婪几乎凝成实质,却又被巷内那股连它都感到恐惧的、深不见底的死寂所阻隔。它不敢全力闯入,却又不甘放弃。
它在等。等一个破绽,等沈知白支撑不住,或是等这片黑暗出现它能够理解的“规律”。
沈知白也在等。但她等的,是一个契机,一个将这片绝地化为己用的契机。她的目光再次投向巷口地面那些风化的祭品碎屑,以及手中那枚沉寂的“牵魂铃”。
祸水东引是下策,动静太大,可能引火烧身。她需要更巧妙的方法,一种符合这片黑暗“规则”的通行方式。
她回想起神秘老者的话:“灯……会指引方向……但也会……引来飞蛾。” 以及“真正的‘引路人’……在……‘无’之中……”
无灯巷排斥光与声,但老者那豆大的灯焰却存在。这意味着,并非所有的“光”都被禁止,而是需要某种“资格”或特定的“形式”。而“引路人”在“无”中,是否暗示着,通过这片黑暗的关键,就在于融入这片“无”,而非对抗?
一个大胆的念头划过脑海。这些祭品……是给谁的?是否是某种“买路钱”的古老习俗?献给这片黑暗本身?还是献给可能存在于黑暗中的、类似老者那样的存在?
她缓缓蹲下身,没有去触碰那些祭品,而是从自己的帆布包中,取出了仅有的几块压缩饼干和一小瓶清水——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属于“生者世界”的纯净食物。她将这些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那些风化祭品的旁边,如同进行一个无声的仪式。
然后,她再次握紧了“牵魂铃”。这一次,她没有用力摇晃,而是将一丝极其温和、充满试探意味的灵力,如同呼吸般轻柔地渡入铃铛。
“叮……”
一声微不可闻、却异常清脆的铃音,如同水滴落入深潭,在这片死寂中荡漾开微弱的涟漪。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铃音响起的刹那,沈知白感觉到脚下粘稠的黑暗似乎“流动”了一下。不是攻击,更像是一种……回应?一种被同类气息唤醒的朦胧意识。
与此同时,她放在地上的压缩饼干和清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灰暗、腐朽,最终化为飞灰,仿佛被黑暗“吞噬”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她与这片黑暗之间,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联系”。
一种被“允许”通行的模糊感知。
她明白了!这无灯巷,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介于阴阳之间的特殊“通道”或“考验”。祭品是“代价”,而牵魂铃的声响,是表明“引路人”相关身份的“凭证”!
她不再犹豫,集中精神,将全部的意念沉浸在“无”的意境中,摒弃所有杂念,不喜不悲,不惧不惊,整个人仿佛也要化入这片黑暗。同时,她以固定的、极其轻微的节奏,一次次地将温和灵力注入牵魂铃。
“叮……叮……叮……”
清脆而微弱的铃音,成了死寂中唯一的坐标。每一声铃响,她前方那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就会如同帘幕般,微微荡漾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无形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