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万界随机摆摊,无论种族好好吃饭 > 第307章 不吃凡人食物?不存在的

第307章 不吃凡人食物?不存在的(1 / 2)

贵州羊肉粉是贵州省的着名民间小吃,属于黔菜,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

关于它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最早可溯源到唐代山西太原人罗荣入播时。

罗荣率军入播平叛,来自北方的羊肉及其加工技术也随之传到遵义,与南方的米粉相结合,经过不断改进与演变,成为了今天的遵义羊肉粉。

还有一种说法是夜郎国归顺汉朝时,汉武帝派张仲景来给夜郎国乡亲们治病,冬至时他把羊肉和驱寒的药材一起煮开,再加入米粉,做成“羊肉汤”分给大家,百姓们的风湿和伤寒得以痊愈。

张仲景离开时把配方留给了徒弟,其徒弟在当地开了羊肉粉馆,生意红火,羊肉粉也逐渐流传开来。

兴义羊肉粉源于清代,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制作工序较多、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能保持数百年味道始终如一。

据《金沙县志(1993—2013)》记载,以传统工艺制作的金沙羊肉粉发源于沙土。

清代末期,沙土中街居住的老人金永魁开始售卖熬制的羊肉汤以谋取生计,20世纪50年代,金永魁的儿子金振长掌握了父亲传授的熬制技术,后经不断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金家羊肉粉。

水城羊肉粉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早期水城人很少吃羊肉,后来逐渐接受并将其发展为特色美食。

贵州羊肉粉有多个流派,如遵义虾子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兴义羊肉粉、金沙沙土羊肉粉、毕节砂锅羊肉粉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体现了贵州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和融合。

例如,水城地处贵州西部,历史上为移民聚居地,饮食文化融合各地风味,其羊肉粉以重麻重辣着称。

兴义毗邻云南,历史上属自杞国疆域,商贸往来促使饮食文化交融,兴义羊肉粉的汤底加入干辣椒、花椒与酱料,酱香浓郁。

羊肉粉是遵义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遵义的地方文化符号。

《竺可桢日记》中就有对遵义羊肉粉的记录,长征学研究专家石永言先生在《遵义会议纪实》一书中也生动描写了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主席谈到羊肉粉和吃羊肉粉的情节,这些都说明了羊肉粉在遵义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遵义还连续每年在冬至前后举办羊肉粉节,2017年,遵义市被华国烹饪协会授予“华国羊肉粉美食之都”的称号。

灰袍弟子吸溜了一小口粉,整个愣住了。

粉条滑溜溜地钻进嘴里,却带着恰到好处的劲道,牙齿轻轻一嚼,就能尝到米粉本身的清甜,裹着的汤汁瞬间在齿间爆开。

那汤鲜得不像话,像是把整条灵力滋养的鱼虾蟹,整座山的灵植都熬进了里面。

还有羊肉独有的暖香,混着花椒的微麻、辣椒的微辣,在舌尖跳着圆舞曲,连舌根都被这股鲜意裹得发颤。

他赶紧夹了块羊肉送进嘴里,羊肉炖得酥烂,轻轻一抿就化在舌尖,油脂的香混着肉汁的鲜,顺着喉咙滑下去,像有团小小的暖火,“腾”地在胃里燃了起来。

连因修行而加强过无数倍的五感,都感受不到半分羊杂的腥气.

羊肉羊杂都被炖得软嫩,咬下去满是汤汁,没有半点异味,只有鲜得让人眯眼的醇厚。

“这……这也太好吃了!”灰袍弟子再也顾不得形象,筷子舞得飞快,粉吸溜得“呼呼”响,汤汁溅到衣襟上也不在意。

碗里的葱花混着汤汁,嚼起来带着清爽的香,正好解了羊肉的腻。

偶尔吃到几粒花椒,麻得舌尖发麻,却更勾着人想再吃一口,越吃越上头,连呼吸都带着羊肉汤的鲜气。

周围的修士们看着他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都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