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随机摆摊任务已刷新。】
【今天下午一点前,在东风小区十八栋顶楼卖光饼夹红糟肉。】
刚收摊登上三轮,程然就收到了系统提示,差点没把小三轮拐进沟里。
红糟肉,作为沿海省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菜肴之一,其主要独特之处就在于红糟,也就是红曲,酿酒后过滤的残渣。
然而这部分主要的原材料,不同发酵时长,做出来的食物口味完全不同。
要想做出原汁原味最正宗的红糟肉,红糟起码要发酵半个月以上。
程然可以在系统安装的买菜软件上下单,但那跟自己亲自做的红糟没法比。
之所以有些传统菜式传承几千年,却仍只是地方特色而未全国推广,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口味差异。
特色菜,基本上是当地人从小就开始吃的东西。
哪怕出生时并不完全习惯菜式口味,但常年耳濡目染,被各种延展出来的菜式调教,口味也就适应了当地特色菜。
然而这对于外地食客而言,并不是那么好接受的。
要做到让外地食客也能食指大动,特色菜就需要改革。
可是,问题来了。
改革后的菜式,它还是当地的地方特色菜吗?
程然就这个问题,受了一辈子争议。
他就是立志于把所有菜,都做到人人皆可入口的那批人。
程然认为,菜式做法不应该是束缚传统菜走向普通人餐桌的枷锁。
入口的食物只要能让人感到享受,满足。
那才是一道成功的菜。
可如此一来,传统就会被打破,几千年传承或将断层。
这个问题,程然上辈子用了一生时间去证明,好的厨师,会变革菜式,但他依然能保留传统和传承。
程然想了想,还是下单了现成的红糟,和一堆酿红酒的材料,准备两手抓。
传统特色红糟肉他要做,自己改变做法的红糟肉他也要做。
买菜软件买不到除了食材以外的东西,程然需要的瓶瓶罐罐和发酵箱,两个阿姨利用自身人脉,一个小时就解决。
给程然打了好几天下手,两个阿姨自认为自己是会做饭,处理食材很精细的人。
但跟程然一对比,发现自己好多处理食材细节,都是错误的。
相同食材做不同料理处理方式不尽相同,用同一种方式处理的食材做不同美食,口感,层次和香味上会差很多。
喻阿姨活了半辈子,在做菜一事可能不行,但处理食材上也算得国内数一数二,到头来竟比不过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
只能说,自己学的还不够,会得还不多。
还得学。
跟年轻人学。
回到家就开始忙活,三个人干活快,弄好发酵材料,设置好发酵箱温度,程然做了几样宵夜,吃完睡觉。
之前他是不做的,睡前吃饱了对身体不好。
自从吃完了增加体质的药,腰不酸了腿不软了,吃饭更容易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