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以舞成名 > 第129章 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129章 解决问题的办法(1 / 2)

齐磊那句关于“全国千千万万学习传统乐器的普通孩子未来”的质问,如同一声惊雷,在昆仑饭店的包间里炸响,余波震得所有人耳膜嗡鸣,心神激荡。

赵老,以及包间里许多与他年纪相仿、地位相若的国手级老前辈们,全都像是被抽走了全身力气,纷纷陷入了无言以对的沉默。

有人下意识地想去端酒杯,手伸到一半却僵住了;有人低头看着自己布满老茧、陪伴了一生的双手,眼神复杂。

齐磊的话虽然尖锐刺耳,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却精准无比地剖开了问题的核心,直指那最沉重、也最让他们无力反驳的两个字——传承!

理想与风骨不能当饭吃,这是他们不愿承认,却又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

看到老一辈们眼中的挣扎和松动,齐磊知道,火候到了。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再添上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把火。

他的声音不再激烈,反而带着一种沉静的、分析式的力量:“各位前辈,请你们暂时抛开现在拥有的地位、名声和或许殷实的家境,试着站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文化的层面,俯视眼下国内国乐发展的这片土壤。”

他用手在空气中虚划了一圈,“你们凭心而论,这片我们赖以生存了千百年的‘旧土’,在当今这个时代,它还具备培养出足够多、足够茁壮的新苗的肥力吗?”

他的问题无人回答,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贫瘠,板结,养分流失严重。

“旧土已经失去了活力,那我们该怎么办?坐以待毙,眼看着苗子一棵棵枯萎吗?”齐磊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拔高,“不!老祖宗早就教过我们——‘树挪死,人挪活’!”

他重重地强调了这六个字,目光扫过全场。

“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树不能轻易挪动,因为它扎根太深,适应性差,容易死去。但人是活的,是能思考、能适应、能改变的! 眼下国乐生活的这片‘地’眼看就要荒芜,传承的‘苗’岌岌可危,难道我们就不能学学老祖宗的智慧,懂得变通,主动去寻找、甚至去开辟一块新的土地,让国乐这颗古老的种子,有机会在另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壤里,重新扎根,茁壮成长吗?”

“树挪死,人挪活!”

这六个字如同醍醐灌顶,让一直在苦苦思索的李国华团长浑身一震,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他猛地抓住齐磊话语中的关键,迫不及待地追问:“齐磊!你小子!别卖关子了!听你这话,你是不是心里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挪活’的腹案了?!快说!”

齐磊看向李国华,肯定地点了点头,顺势接过了主导权:“就像我刚才说的,其实赵老的孙女,已经在无意中,走上了一条正确的、‘挪活’的道路!”

他重新将话题引回现实案例,分析道:“我们国乐之所以发展难、传承难,归根结底,两大顽疾:第一,近几十年来,缺乏能够响彻大街小巷、引发全民共鸣的新的经典金曲,失去了流行的载体;第二,传统曲目的受众面日益狭窄,导致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无法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

“所以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让国乐重焕新生。”齐磊语气笃定,“直到最近,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了那段赵老孙女在街头演奏的视频,虽然被赵老视为胡闹,但那鲜活的画面、围观者的热情,却像一道闪电,让我真正有了解决此事清晰、可行的想法!”

李国华一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一面连连用手势催促秘书小张:“快!记!一字不落!”一面对着齐磊急切道:“说!赶紧接着往下说!是哪两个方向?”

齐磊不再犹豫,清晰而有力地阐述他的构想:“其实,从赵老孙女的尝试,以及我自己的实践来看,我们国乐目前至少有两条清晰的道路可以走,一条面向大众,一条深耕专业,双管齐下!”

“第一,沉下去,拥抱大众——借助新媒体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