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金石为开(2 / 2)

几名工匠正在为如何更精准、更快速地校准复杂的新式炮架而苦恼。

陈启明观察片刻,再次沟通系统。

【检测到需求:‘提升火炮校准效率与精度’……原理性检索中……】

【关联原理:水平基准原理、角度测量原理、标准化互换性原理……】

【提供基础解决方案指引:1. 利用液体平面特性建立水平基准。2. 制造带有精确分度刻盘的转向机构。3. 统一关键接口尺寸,提升部件互换性。】

陈启明上前,点出关键:“炮架校准,首重‘平’、‘准’二字。‘平’可借助水性,于此基座嵌一琉璃管,内封水液,留一气泡,气泡居中即为水平。‘准’需依赖刻度,于转向之盘刻划精细分度,配合简易照门,可大幅提升瞄准之速与准。另,各炮耳轴尺寸若能统一,配件互换维修将大为便利。”

工匠头目闻言,先是沉思,随即恍然大悟,立刻找来琉璃匠和细工匠人商议落实。

离开炮厂,陈启明又巡视了正在扩建的船坞,对坞门的防水密封结构提出了增设预压缩弹性衬垫的思路;视察了新建的硝田,对土法制硝的结晶提纯环节给出了利用温差和溶解度差异进行重结晶的优化建议……

他所到之处,并未提供详尽图纸,而是精准地指出关键瓶颈所在,并给出突破性的解决思路或简易原理模型。

这些高屋建瓴的点拨,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陷入困境的工匠们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也使得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潜在的提升。

接下来的日子里,磐石港的工匠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后山的铁力木被有计划地砍伐、阴干。

一座尝试按照干馏原理建造的简易甑炉开始冒出试验性的青烟。

工匠们热烈地讨论着如何打造那个能实现“加压”浸渍的神秘罐体。

炮厂里,带着初代水准泡和粗糙刻度盘的炮架原型正在紧张制作。

船坞的防水密封性得到了改善。

硝的产量和纯度也因为工艺改进而稳步提升。

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因为他们知道,首领的“点拨”往往意味着在原理层面的一次突破,接下来就是他们大显身手,将原理变为现实的时候。

这种源于智慧启迪和实践创造的成就感,冲淡了连日来的紧张与疲惫。

十余日后,顾青兴奋地捧着一块小块铁力木样本找到陈启明和赵德海。

样本经过首次加压浸渍试验,表面乌黑油亮,散发着浓郁的焦油松香混合气味。

“首领!赵老!初步试验,已有苗头!”顾青难掩激动,“依首领指引之法,此次浸渍效果大不相同!此木处理后,手感沉实,涂层浸润深度肉眼可见!虽其防火防腐之能尚需时日验证,但比之以往简单刷涂,已是天壤之别!此路定然可行!”

赵德海接过样本,仔细查验敲击,老怀大慰:“天佑我望安岛!得此良法,如虎添翼!假以时日,待工艺纯熟,我战舰船体之坚,必将傲视南洋!”

陈启明看着眼前这充满希望的初步成果,心中亦感欣慰。

系统的原理性指引,结合工匠们的智慧、汗水与实践,正在一点点地将望安岛的技术根基夯实、加高。

这种实实在在的、源于自身努力的技术进步,是抵御一切风暴最坚实的壁垒。

他望着港口内日渐完善的“镇远号”巨舰,望着那些忙碌而充满创造激情的身影,心中对未来的信心,又增添了几分。

磐石港的根基,正在智慧与汗水的浇灌下,变得越发光彩夺目。

金石为开,确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