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磐石初固(2 / 2)

他下令加强戒备,但建设步伐不变。

又过了几日,一艘轻快的舢板,竟大胆地驶近了“磐石港”的外围警戒线。

船上没有武装,只悬挂着一面表示和平的奇异旗帜——图案是交织的稻穗与船锚。

船上的人皮肤黝黑,衣着与汉人、西洋人皆不相同,通过手势和零星几个词语,费力地表明身份:他们是附近一座大岛上的土邦使者,求见此地的新主人。

陈启明斟酌片刻,决定在新建的议事木屋中接见他们。

来者是三位长者,为首者自称是“巴朗盖”部落的长老,受酋长之命前来。

他们的态度谨慎而谦卑,献上了一些当地的香料和水果作为礼物。

通过随船带来的、一位略通当地土语与闽南语的年老水手艰难翻译,陈启明大致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巴朗盖部落世代居住在此地东南方一座大岛上,以耕种和捕鱼为生。

他们早已注意到“影海众”在此地的活动,深受其扰,但无力对抗。

日前,他们目睹了那场激烈的海战,看到了“影海众”的败退,也看到了望安岛舰队在此地驻扎下来并开始建设。

他们此来,一是试探这支新来势力的意图,二是表达善意,希望与这支能击败“影海众”的强大力量和平共处,甚至……在必要时,能获得一些庇护。

陈启明心中了然。

这是“磐石港”建立后,第一个主动上门的本地势力。

处理得当,可化敌为友,甚至获得一个了解本地情况、提供补给的盟友。

处理不当,则可能平添麻烦。

他展现出友善而大度的姿态,收下礼物,回赠了更精美的瓷器和丝绸,明确表示望安岛到此是为了贸易与和平,旨在清除“影海众”此类海盗,愿与周边友善部落和睦相处,互通有无。

他没有轻易承诺军事庇护,但留下了友好的空间。

巴朗盖长老得到如此回应,显得十分满意,恭敬地告辞离去。

送走土人使者,陈启明陷入沉思。

土人的到来,是一个信号。

“磐石港”的存在,已正式进入周边势力的视野。

未来的交往,将充满机遇,也暗藏风险。

必须尽快让这个基地真正地“固”起来。

他下令加快炮台的建设速度,必须在一个月内,让至少八门重炮能够覆盖泻湖入口及其附近海域。

同时,派出更多的船只,加大与望安岛本岛的联络频次,确保人员、物资的输送通道畅通无阻。

一个月后,当两座扼守咽喉的炮台终于竖起粗大的炮管,当第一批在本地提炼的硫磺被装船运回望安岛时,陈启明站在“镇海崖”上,望着脚下初具规模的港口、停泊在平静泻湖中的舰队、以及远方海天一色的景象,心中稍定。

“磐石港”,这颗楔入南洋腹地的钉子,已经初步砸下,并站稳了脚跟。

但它能否经受住未来必然到来的风浪,仍需时间与实力来证明。

根基已筑,风暴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