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基石初立(1 / 2)

踏上坚实的土地,饮下甘甜的溪水,篝火的光芒驱散了海上的阴霾与绝望。

劫后余生的庆幸,如同温暖的泉水,浸润着每一个幸存者的心田。

但短暂的狂喜过后,现实的压力便接踵而至。

他们面对的,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原始丛林,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

生存,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海狼和雷震带着护卫队,对岛屿进行了更彻底的探查。

好消息是,岛屿面积颇大,中央山峦起伏,植被茂密,淡水资源丰富,除了那条主溪流,还发现了多处山泉。

坏消息是,岛上并非全无危险。密林深处有野猪的踪迹,夜晚能听到不知名野兽的嚎叫,沙滩上发现过大型海龟爬行的痕迹,说明可能有鳄鱼或巨蜥存在。

而且,岛屿的位置依然成谜,远离任何已知的航线,是真正的化外之地。

司徒文开始发挥他组织管理的才能,将幸存的两百余人按技能和体力重新编组。

青壮年负责砍伐树木、搭建营房、开辟田地。

妇女和老人则负责采集可食用的野果、菌类,编织草席、渔网,并在溪边开垦小块菜地,尝试播种随身携带的少量种子。

工匠们则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利用从船上抢救出来的工具,开始制造更趁手的斧头、锄头、锯子,修复破损的器物,甚至尝试烧制简单的陶器用于储水炊煮。

陈启明、顾青和赵德海则带着核心的工匠团队,在营地边缘选定了一块相对平整、靠近水源又便于警戒的区域,开始规划新的“工坊”。

首先搭建的是几个巨大的茅草棚,用于遮风避雨和存放抢运出来的核心物资。

那些浸过海水、有些受潮的技术图纸被小心翼翼地摊开晾晒,然后由专人用炭笔重新描摹备份。

核心的模具和那十支线膛枪更是被重点保护起来,由最可靠的护卫日夜看守。

生存的忙碌暂时冲淡了悲伤,每个人都为着“活下去”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日子在艰苦的劳作中一天天过去。

窝棚一排排立了起来,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遮身之所。

引水的竹管将溪水引入了营地,免去了每日往返取水的辛劳。

开垦出的菜地冒出了嫩绿的芽苗,带来了未来的希望。

甚至有人用简陋的渔具从海里钓上了鱼,改善了大家的伙食。

营地开始有了“家”的雏形,秩序和希望逐渐取代了混乱与绝望。

然而,陈启明的心却并未完全安定。

他深知,暂时的安宁是脆弱的。他们失去了磐石屿的工业基础,现在的生产水平倒退回了近乎原始的状态。

线膛枪的技术虽然还在,但没有稳定的钢铁来源,没有成熟的燃料和动力,想要复现甚至超越之前的成就,难如登天。

一日,他正在督促工匠们尝试用岛上找到的黏土搭建一个小型炼炉,希望能尝试冶炼一些简单的金属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