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线膛初现(2 / 2)

就连翘儿,看着陈启明日渐消瘦的脸庞和布满血丝的眼睛,也忍不住劝道:“大人,此事太过艰难,不如暂且搁置,先巩固现有技艺?”

陈启明却异常固执,他摇摇头,声音沙哑却坚定:“不行。此事关乎根本,再难也必须攻克。今日之失败,乃明日成功之基石。”

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经验,修改图纸,调整工艺。

他的这种坚韧和专注,逐渐感染了工匠们。

赵德海看着这位年轻的主事,眼中充满了敬佩。他从未见过对技术如此痴迷、如此不畏艰难的人。

终于,在不知第几十次失败后,转机出现了。

一名工匠在一次偶然的淬火中,误打误撞加入了一种特殊的矿粉,意外地让拉刀的硬度和韧性取得了奇妙的平衡。

用这种新工艺处理的拉刀,虽然依旧会磨损,但寿命大大延长,已经能够勉强完成一次完整的拉削!

陈启明亲自操作。

他将一根打磨光滑的枪管毛坯固定在拉床上,小心翼翼地将新制成的拉刀放入管口。

“开始!”他沉声下令。

水排缓缓转动,通过滑轮组,拉杆开始以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拉刀向管尾移动。

“吱嘎…”

金属摩擦发出刺耳而令人紧张的声音。

所有工匠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

拉刀缓慢而坚定地前进,旋转的钩刃在枪管内壁,刻划下一条肉眼几乎难以分辨的、极其细微的螺旋凹槽。

时间仿佛过得特别慢。

终于,“咔哒”一声轻响,拉刀从枪管另一端被完整地拉了出来!

陈启明立刻拿起一根细长的探针,伸入枪管,仔细感受内壁。

指尖传来清晰而均匀的螺旋触感!

成功了!

第一条膛线,终于被拉制出来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一名年轻工匠忍不住欢呼起来!

工坊内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多日来的压抑和挫败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赵德海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那根看似普通、内里却已乾坤暗藏的枪管,双手颤抖。

陈启明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虽然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拉刀的寿命、拉削的精度和效率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但最关键的技术壁垒,已经被突破了!

这证明,他的思路是可行的!

有了膛线,燧发枪的威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装备了线膛枪的部队,在战场上将拥有何等惊人的优势。

然而,喜悦之余,陈启明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他知道,这项技术的成熟和量产,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

而且,线膛枪的出现,必将改变战争形态,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

如何保密?如何应用?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问题。

当晚,他坐在书房里,对着那根珍贵的线膛枪管,写下了详细的工艺记录和改进设想。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将这一突破,告知苏慕贤。

这项技术的重要性,远超普通的燧发枪。它是一张真正的王牌。

过早暴露,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觊觎;但若隐瞒,又似乎有违合作之诚。

他需要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

窗外,月明星稀。

江南的夜色温柔而静谧。

但陈启明知道,在这平静之下,技术的浪潮正在悄然涌动,终将有一天,会掀起改变时代的巨澜。

而他,正是这浪潮的推动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