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匠带着最得力的几个徒弟,一头扎进工坊,炉火再次燃起,风箱拉得呼呼作响,锤击声变得前所未有的急促而有力。
李总旗则立刻开始筛选人手,被选中的缇骑个个兴奋莫名,摩拳擦掌。
简化设计带来的优势立竿见影。
仅仅三天后,第一套完全由普通精铁打造、严格按照新图纸制作的“简式燧发枪机”便组装完成。
它看起来确实比“特供版”粗糙和笨重一些,击锤更大,线条更直,少了些精巧,多了份憨实的厚重感。
演武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支安装了新枪机的燧发枪上。
李总旗亲自充当射手,他深吸一口气,按照之前观摩学来的步骤,装药、填弹、压实、扳开击锤…
瞄准…击发!
锵!砰!
燧石擦出耀眼的火花,成功点燃药池,一声爆响清脆利落!
远处的木靶应声而裂!
“成功了!”
“成了!真的成了!”
围观的工匠和缇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王铁匠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那支还冒着青烟的燧发枪,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李总旗更是兴奋地连射了三枪,枪枪成功击发!
虽然后坐力更大,扳机更沉,但威力丝毫不减!
陈启明站在一旁,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真切的微笑。
这是完全由他主导、基于现实条件创造出的成果。
它不完美,但足够有用。
接下来的几天,制造局内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工厂。
王铁匠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一套套“简式枪机”被锻造出来,经过简单打磨后组装到枪管上。
李总旗则带着五十名缇骑,开始了疯狂的操练。
从最基础的装填练习到实弹射击,演武场上整日枪声不断,硝烟弥漫。
缇骑们很快掌握了新枪的操作要领,虽然装填速度依旧不快,但齐射时已然有了几分凌厉的气势。
陈启明偶尔会去演武场观看,看着那些手持新式火铳、神情专注而兴奋的缇骑,心中那份因刺杀而产生的寒意稍稍驱散。
他手中,终于有了一点点可以作响的底气。
然而,他并未被这初步的成功冲昏头脑。
他清楚地知道,这“简式枪机”只是权宜之计。
它的可靠性、寿命和精度都远未经过实战检验。
真正的依仗,还是那遥遥无期的镍钢和标准化量产。
但至少,他现在有了一点等待和周旋的时间。
就在简式燧发枪队初步成型的第二天,一骑快马带着烟尘,疾驰至制造局门前。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翻身下马,将一封盖着兵部火漆的急函递到了陈启明手中。
陈启明拆开一看,眉头微微蹙起。
信是襄城伯李守锜以提督京营戎政的名义发来的,语气却颇为客气,询问新式火铳量产进展,并提及京营中亦有将领对兵棋推演和新军械颇感兴趣,希望能“就近观摩一二”。
这封看似平常的询问函,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意味。
是单纯的催促?是试探?还是…京营内部某些势力,已经通过某些渠道,嗅到了西山的风声?
陈启明捏着信纸,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刚刚平息下去的波澜,似乎又要被风吹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