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卢龙首战(1 / 2)

赵队官一行人押运着满载破甲重箭和那个珍贵小木箱的车队,星夜兼程,一路向北。

越往北行,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便越浓。

流民南下的队伍络绎不绝,脸上带着惊恐与麻木。

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时而可见,丢盔弃甲,士气低迷。

官道两旁,时而能见到被焚毁的村舍,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虏骑的凶残。

赵队官紧紧抱着那个装有特供燧发枪的木箱,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心中的急切与愤怒交织燃烧。

数日后,卢龙塞残破的关城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

关墙上硝烟未散,刀痕箭簇密布,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糊的气味。

一队盔甲染血、面带疲色的士兵检查了他们的文书,眼神在看到“制造局”字样和那几车箭矢时,才微微亮起一丝光芒。

“快!随我来!将军正在城头!”哨长嘶哑着嗓子引路。

关墙之上,蓟镇游击将军张宏(接替战死的张威)正凭垛远眺,眉头紧锁。

他听到脚步声,回过头,看到赵队官和那几车物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期待,随即又被沉重的现实压下。

“回来了?制造局送了什么来?还是那些一摔就碎的破箭吗?”他的声音带着疲惫与不易察觉的讥讽。

连日苦战,劣质的军械已让将士们流了太多无谓的鲜血。

赵队官猛地挺直胸膛,尽管伤口被牵动得剧痛,他依旧高声回道:“禀将军!制造局陈主事特制破甲重箭五千支!另有…另有破敌利器献上!”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一路护持的木箱。

两支造型精悍、泛着冷冽幽光的燧发短铳,静静地躺在绒布上,旁边是码放整齐的定量药包和铅弹。

张宏的视线瞬间被吸引。

他也是见过世面的将领,一眼便看出此铳绝非明军制式,其结构之精巧,气度之森然,远超寻常火门枪,甚至比他见过的番邦火铳更为慑人。

“这是…”

“此乃制造局秘制燧发快铳!五十步内,可破重甲!发射迅捷,远胜火绳!”赵队官按照陈启明的嘱咐介绍道,语气中充满自豪。

周围的亲兵和将领们也纷纷围拢过来,好奇而又怀疑地打量着这从未见过的稀罕物。

“五十步破甲?发射迅捷?赵老三,你莫不是被鞑子吓破了胆,胡吹大气吧?”一个络腮胡千户忍不住质疑。

也难怪他们不信,以往的经验实在太差。

赵队官急了:“将军!此铳威力,卑职亲眼所见!陈主事嘱咐,此铳稀少,须交予最可靠的神射手,用于狙杀敌军头目,乱其军心!”

张宏目光锐利地盯着那两支枪,又看看赵队官急切而真诚的脸,沉吟片刻。

眼下战局胶着,士气低迷,任何可能打破僵局的机会都值得一试。

“好!本将就信你一回,信那陈主事一回!”他猛地一拍垛墙,“王千户!你麾下那个叫‘鹰眼’的神射手呢?叫他来!”

“李把总!挑几个眼神最好、手最稳的老兵过来!”

很快,一名身材精瘦、眼神沉静如水的老兵,和另外三名同样沉稳的老兵被带到近前。

张宏亲自将两支燧发枪递给他们,让赵队官紧急教授装填和击发要领。

“看准了!专打那些吆五喝六、穿得花里胡哨的鞑子头目!”张宏下令。

就在这时,关外远处烟尘再起。

低沉的号角声呜咽传来,令人心悸。

又一股鞑子骑兵,约百余人,呼啸而至,在弓箭射程外来回驰骋,耀武扬威,甚至下马叫骂,气焰嚣张至极。

他们显然吃准了明军弓矢无力,火器孱弱,奈何他们不得。

一名身着镶铁皮甲、头戴貂尾帽的鞑子头目,尤其猖狂,策马冲到更前处,挥舞着弯刀,指向关墙,似乎在指挥手下准备新一轮的骚扰性骑射。

“将军!就是那个戴貂尾的!”赵队官压低声音急道。

张宏眼神一厉,看向那名被称为“鹰眼”的老兵。

老兵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