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合陈启明之意。
…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俨然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堡垒。
明哨暗卡,巡逻不断,气氛凝重。
但在这种高压之下,研制工作反而以一种更高的效率推进着。
或许是那夜的袭击激起了众人的同仇敌忾之心,工匠们更加投入。
陈启明也将镜片的研磨工作移入了更靠内、更坚固的工间进行。
【基于实战反馈,优化工坊防御布局与生产流程,抗风险能力提升。获得文明点数+5。】
【当前文明点数:71。】
数日后,不仅损坏的望远镜被修复,更有两具全新的、精度更高的望远镜被制造出来。
一具由沈铮亲自检验后,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密封在一个铺满软垫的紫檀木盒中,快马直送京师。
另一具,沈铮自己留下,爱不释手,显然深知此物在侦缉、办案中的巨大价值。
第三具,则按约定,留在了陈启明手中。
风波似乎暂时平息。
暗处的敌人仿佛被锦衣卫的强硬姿态和严密防守所震慑,并未再次发动袭击。
但陈启明心中的那根弦却从未放松。
他知道,对手绝不会放弃。
暂时的平静,或许只是在酝酿更大的风暴。
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底牌。
望远镜只是第一步。
他需要更多能保护自己,甚至能反击的力量。
夜深人静时,他再次摊开纸张。
这一次,他画的不再是镜片或炉窑。
而是几种结构相对简单,但在这个时代足以改变局部力量对比的…火器草图。
以及,一份关于如何利用现有玻璃和化学知识,制造一些“小玩意”的计划。
他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制造”,更投向了“防御”与“反击”。
暗流并未消失,只是在更深的水底,汹涌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