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按碟卖,也可以装小罐,价格在这儿……”
她声音清亮,语速快而清晰,手上动作更是麻利。点清铜钱,迅速包好顾客要的咸菜坛或干菜包,递过去时总不忘带上一句“您拿好,天冷路滑,慢走。”面对一些犹豫不决或询问差价的顾客,她也极有耐心,一一解答,甚至主动让人先尝一小块再决定购买。
最让人称道,也最直接促成这“门庭若市”景象的,是沈微婉的定价。镇上新鲜蔬菜价格飞涨,几乎所有与“菜”沾边的东西都在涨价。有相邻的杂货铺,将库存的、品质一般的咸菜价格抬高了近一倍,依然有人迫于无奈购买。不少人排队时,心里已经做好了“安食铺”也会涨价的准备。
然而,沈微婉挂在柜台旁的小木牌上,咸菜、干菜、红薯干的价格,竟然与秋日时相差无几!仅因外带需要陶罐或油纸包装,象征性地加了一两文钱的费用而已。
有熟客忍不住问:“沈掌柜,如今这光景,别处咸菜都卖上天价了,您这儿怎么还不涨?岂不是亏了?”
沈微婉一边利落地给另一位顾客包着干菜,一边抬头笑了笑,笑容温和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大娘,这些菜是秋里便宜时备下的,本钱没涨。大伙儿冬天过日子都不容易,我能维持,就按原来的价卖。赚该赚的钱,心里踏实。”
这番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周围不少人的耳中。排队的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和议论。
“听听!这才是做生意的实在人!”
“是啊,童叟无欺,良心掌柜!”
“比那些坐地起价的黑心商贩强多了!”
“以后认准这家了!”
“不恶意涨价”这一举动,为沈微婉和“安食铺”赢得了远超金钱价值的口碑和赞誉。人们觉得在这里买东西,不仅物有所值,更有一份被尊重、被体谅的温暖。这份信任和好感,转化为更强烈的购买意愿和忠诚度,使得门前的队伍愈发绵长。
而原先堆满后院的那些让李嫂日夜忧心的囤货——几十口腌菜缸、一捆捆干菜、一包包红薯干,此刻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着。几乎每隔一两个时辰,沈微婉或李嫂就需要去后院补充一次货架。看着原本满满登登的缸内水位明显下降,干菜捆快速减少,仓库里的存货眼见着薄下去,李嫂脸上早已不见了当初的忧虑,只剩下痛并快乐着的忙碌和满满的成就感。
“妹子,照这个卖法,咱们备的货,怕是撑不到开春啊!”她抽空对沈微婉说,语气里带着欣喜,也有一丝新的担忧。
沈微婉看着柜台前络绎不绝的人群,目光清澈而坚定:“能撑多久是多久。咱们冬天能过得这么安稳,全靠这些囤货。就算最后卖得一点不剩,也是值得的。”
门庭若市,是对她先前所有远见、勇气和坚持的最好回报。这冬日里的热闹景象,远比夏日更让她感到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