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摊位,曾是她风雨飘摇生活中第一块坚实的浮木,承载着她最初的安稳梦想。遮风挡雨,不必日晒雨淋,无需日日争抢,这份来之不易的“拥有感”,在最初的日子里,让沈微婉每一日踏进那方小小的棚下,心头都会涌起一丝熨帖的暖意。
然而,随着生意日渐稳固,口碑缓缓积累,甚至因着李嫂的加入而得以喘息并稍作拓展之后,这曾经令人满足的方寸之地,却开始显露出它逼仄的局限性。它像一件孩童的旧衣,曾经合体,如今却已束缚住了正在悄然生长的肌体。
最大的桎梏,便是空间。
摊位终究只是摊位。前后不过几步见方,挤下一个泥炉、几个腌菜陶罐、一个摆放布偶的箩筐,再加上沈微婉、李嫂和偶尔蹭坐的安儿,便已转圜困难。所有的货物都必须见缝插针地堆放,腌菜罐子摞在板车底下,备用的面粉和布匹原料只能塞在最角落,取用一次便如同进行一次小型搬迁,尘土飞扬,极不方便。
货品的展示,更是无从谈起。腌菜罐子只能打开盖子,露出里面黑乎乎的内容,全凭老主顾的信任和那萦绕不散的紫苏香气招徕顾客。新尝试的几样小菜,因无处摆放,只能偶尔用个小碟子装一点样品,或是靠嘴皮子介绍,效果大打折扣。布偶们挤在一个大筐里,顾客需得弯腰翻捡,才能看到压在
沈微婉不是没有动过心思。她曾试着在摊位旁加放一个小矮凳,用来陈列新出的酱菜,结果不到半天就被管理集市的小吏呵斥,说是占了通道,勒令收起。在这规矩森严的集市,每一寸土地都有其划定,逾越半分都可能引来麻烦。
这狭小,在寻常日子尚可勉强维持,一旦遇到雨天,便成了灾难。
这一日,秋雨淅沥,不算瓢泼,却绵密恼人。集市上行人匆匆,许多露天摊贩干脆收了摊。沈微婉的摊位有棚遮顶,本是优势,此刻却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雨水顺着棚檐滴落,在摊位前形成一道水帘,地面很快泥泞起来。顾客不愿湿了鞋袜,只能挤在棚下那一点点干燥的区域挑选货物。棚内空间本就不足,此刻更是摩肩接踵,转身都难。
“哎哟,踩我脚了!” “让让,让让,我买完就走!” “这雨下的,真是碍事!”
抱怨声、催促声、雨声混杂在一起,让原本还算有序的摊位变得混乱不堪。沈微婉要一边盯着炉火,防止雨水溅入,一边招呼挤在面前的顾客。李嫂更是忙得晕头转向,收钱找零时,胳膊都伸展不开,生怕碰到旁人。安儿被紧紧护在最里面的角落,小脸吓得发白,看着拥挤的人群不知所措。
一位老主顾想尝尝新出的茱萸腌瓜,可那小碟样品早已在拥挤中不知被碰洒到了何处。沈微婉想重新去罐子里取,却根本挤不过去。老主顾等了片刻,见雨势不减,人潮愈挤,只得摇摇头无奈道:“算了算了,下回再试吧。”说着便挤出了人群。
又一拨人涌来,带着湿漉漉的潮气和焦躁的情绪。一个半大孩子被挤得一个踉跄,手肘撞倒了摞在旁边的一小筐准备用来做馅料的干野菜,筐子翻倒,野菜撒了一地,瞬间被泥水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