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构想,比“冰盖心跳”更进了一步。它不再是将数据作为艺术的“素材”或“主题”,而是将数据直接作为艺术的“生成法则”和“存在形式”。艺术品的生命,与远方冰川的生命,通过数据和算法,实现了真正的、实时的同频共振。
江辰的眼中瞬间爆发出锐利的光芒,那是他面对极具挑战性技术命题时的兴奋。他大脑飞速运转,评估着这个构想的可行性。
“理论上完全可行。”他迅速回应,“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复杂的多层算法模型。底层是物理引擎,模拟冰晶生长、光线在复杂介质中传播的物理规律;中层是数据驱动层,将实时环境数据流映射为影响物理引擎的参数变量,比如温度数据影响‘生长’速度,应力数据影响结构形态,声波数据影响内部的‘共振’频率;顶层是呈现层,将运算结果转化为视觉和听觉信号。”
他顿了顿,补充道:“最大的挑战在于算法的效率和实时性,要确保数据输入到艺术呈现的延迟足够低,才能实现真正的‘实时共鸣’。另外,呈现终端需要极高的算力和显示精度。”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小的原型!”林晚星兴奋地抓住他的手臂,“就在这里!用这个冰洞的环境数据,驱动一个局部的、小规模的《冰核叙事》体验!就用我们带来的便携设备和驿站的算力!”
她的热情极具感染力。江辰看着她因为激动而泛红的脸颊,在冰洞幽蓝的光线下,美得惊心动魄。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好。”他点头,立刻开始在心中规划技术路线,“返回驿站后,我可以开始搭建基础算法框架。我们携带的全息投影设备和环绕声系统可以满足初步的呈现需求。数据采集模块需要优化,增加几个关键节点的监测频率……”
他没有说“度蜜月不应该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种灵感的碰撞与共同的创造,本身就是最极致的浪漫,是独属于他们的、精神与灵魂的蜜月。
两人在冰洞中又停留了许久,林晚星用画笔快速记录下一些关键的结构和光影印象,江辰则详细测绘了冰洞的几何结构和声场特性,为后续的算法建模收集第一手资料。
当他们带着满心的灵感与初步方案走出冰洞时,外面已是黄昏。夕阳将雪原染成一片瑰丽的玫瑰金色,与冰洞内那片永恒的幽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林晚星回头望了一眼那深邃的洞口,感觉那里不再仅仅是一个自然奇观,而是她下一个艺术征程的起点。
江辰揽住她的肩膀,为她挡住迎面吹来的寒风。“《冰核叙事》,”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语气中带着认可与期待,“这会是一个里程碑。”
林晚星靠在他身上,感受着他带来的温暖与力量,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嗯。”她轻声应道,目光望向远方被夕阳点燃的雪线,“我们的下一个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冰雪覆盖的北境,不仅封存着古老的地球记忆,也孕育着最前沿的艺术与科技之火。而这火焰,将由他们共同点燃,照亮一条通往未知之美的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