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动静,他转过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林晚星却莫名地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孤独。
“你在看什么?”她轻声问。
“确认坐标。”他回答,目光重新投向屏幕,“确认……我此刻‘存在’的坐标。”
那一刻,林晚星清晰地意识到,他的归来,并非简单的康复。他如同一个在宇宙大爆炸中被抛回人间的神只,带着对混沌的深刻理解,却失去了与凡人情感世界无缝连接的能力。他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存在”于这个于他而言已然不同的现实。
尽管存在这些裂痕与困难,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默契,也开始在他们之间悄然滋生。
江辰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回应。他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极其初步的、基于他新认知模式的“主动性”表达。
他会根据环境光线和她的生理节律数据(通过非侵入式传感器采集,经她同意),自动调节公寓的照明和温度,营造最适合她休息或创作的环境。他会在她熬夜后,默默地将一份按照最优营养学配比准备的早餐放在她的工作台旁。
一天,林晚星无意中提起,“星火之窗”社区里有位年轻的数字艺术家,因为硬件限制,无法流畅运行一个重要的渲染程序,导致项目停滞。
第二天,她就收到了星宸科技基金会发出的一封邮件,表示经过评估,决定向一批符合条件的独立艺术家提供包括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在内的技术资源支持,那位年轻艺术家的名字赫然在列。邮件措辞官方而严谨,没有任何个人色彩。
林晚星看着那封邮件,又看了看坐在不远处、似乎正专注于阅读一份技术报告的江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有说“我在帮你”,他甚至可能不认为这是“帮助”,而是基于逻辑和效率的、“优化艺术创作环境”的必要举措。
但这举动背后,分明有着对她需求的“感知”和“回应”。
这是一种独特的、属于江辰式的温柔。它不诉诸言语,不遵循常理,甚至可能不被他自己完全理解。它源于他那重构后的、将理性与某种更深层直觉融合在一起的、复杂的内部算法。
晚上,林晚星坐在窗边,看着星空。江辰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没有说话。他只是安静地陪着她,看着同一片夜空。
过了很久,他忽然低声说,像是在陈述一个观察结果,又像是在进行某种确认:
“你的‘视觉情感指纹’……在此时此地的环境参数下,呈现出一种……稳定的、低频率的波动模式。数据库比对显示,这种模式与人类情感模型中定义的‘平静’与‘安心’,相关性达到百分之七十八点四。”
林晚星微微一怔,随即侧过头,看向他。他依旧望着窗外,侧脸在星光的映衬下,显得既熟悉又陌生。
她忽然笑了,伸出手,轻轻覆盖在他放在膝盖的手背上。
“嗯。”她轻声回应,“我很安心。”
这一次,江辰没有立刻给出技术性的分析。他只是沉默着,然后,极其缓慢地,翻转手掌,将她微凉的手指,轻轻握在了他温热的掌心。
动作依旧带着一丝实验般的生涩,但那份试图连接的意愿,却无比清晰。
重构的世界布满裂痕,但裂痕之中,或许正是新的光芒,得以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