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予你星光万丈 > 第35章 镜中的裂痕

第35章 镜中的裂痕(1 / 2)

艺术慈善晚宴后的第二天,林晚星醒来时,头痛欲裂。宿醉和连日来的精神紧绷,让她感觉像是被掏空了一般。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空气中还隐约残留着昨晚香槟和香水混合的甜腻气息。

她挣扎着起身,看到顾言之留的便条,压在了一杯早已冷掉的醒酒茶视野》杂志主编早餐会。很重要,勿迟。——言之」

命令式的口吻,不容置疑。林晚星看着那杯冷茶和那张便条,胃里一阵翻涌。她几乎能想象出顾言之写下这些字时,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模样。

她最终还是去了。坐在“棱镜”空间隔壁那家需要提前数月预定的顶级餐厅里,面对着妆容精致、言辞犀利的杂志主编,林晚星感觉自己像个被摆放在橱窗里的精致人偶。她按照顾言之事先“梳理”过的思路,谈论着艺术的公共性,谈论着科技时代下情感的稀缺与珍贵,话语流畅,却听不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主编似乎很满意,与顾言之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早餐会结束,顾言之亲自送主编离开,回来后,脸上带着满意的神色。

“很顺利。”他对林晚星说,“下一期的封面人物,基本确定了。”

这本是无数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机会,林晚星却只是麻木地点了点头。

顾言之察觉到了她的异样,微微蹙眉:“怎么了?不舒服?”

“没有,”林晚星垂下眼睫,避开他的审视,“只是有点累。”

午后,林晚星借口要修改画册的序言文案,独自回到了工作室。她需要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不被安排的时间。

她打开电脑,邮箱里塞满了各种邮件。祝贺的、邀约的、合作的,还有几封是顾言之的助理转发过来的、需要她“知晓”或“确认”的行程和合同草案。她烦躁地滑动着鼠标,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封来自陌生地址,标题为「《呼吸》项目技术白皮书(非公开版)」的邮件上。

发件人署名是陆衍。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手指悬在鼠标上方,犹豫着。理智告诉她应该直接删除,与过去彻底切割。但一种莫名的、无法抑制的冲动,却驱使她点开了邮件。

邮件正文很简短,只有公式化的几句:「林女士,附件是《呼吸》项目最终版技术白皮书。江总指示,鉴于您曾为项目做出重要贡献,应享有知情权。仅供参考,勿外传。——陆衍」

附件很大。林晚星下载,打开。里面是极其详尽的技术文档,数据、图表、算法逻辑、测试结果……严谨得令人窒息。她快速浏览着,目光最终停留在“情感映射效能评估”那一章。

里面清晰地列着江辰在峰会上提到的那组对比数据,甚至更加详细。不仅有百分比,还有具体的用户反馈词云、生理指标变化曲线。代表她“感性方案”的那条数据线,在“情感共鸣强度”和“体验记忆留存度”两个核心指标上,如同孤傲的山峰,显着地矗立在代表“标准化方案”的那条平缓曲线之上。

文档的结论部分,用冷静的笔触写道:「……数据表明,在追求极致效率与可控性的技术路径中,存在过度过滤非逻辑性情感信号的潜在风险。如何在算法中保留适当的‘模糊性’与‘意外性’,以承载更丰富的人性化情感表达,是后续技术演进的关键挑战。」

林晚星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和数据,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都变得困难。这些冰冷的符号和曲线,此刻却像最锋利的刀刃,精准地剖开了她一直试图回避的真相——她的价值,她的直觉,并非一无是处,甚至可能是那个冰冷技术世界里,曾经最耀眼也最被“浪费”的光芒。

而江辰,他看到了这组数据,他承认了这个“错误”。可他为什么……从来没有对她说过?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顾言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

“文案修改得怎么样了?”他走近,目光自然而然地扫过她的电脑屏幕。

林晚星心中一惊,几乎是下意识地,想要最小化那个文档窗口。但已经晚了。

顾言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看清了屏幕上的内容,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同发现猎物脱离掌控的鹰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