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予你星光万丈 > 第2章 理性者的非常规提案

第2章 理性者的非常规提案(1 / 2)

名片触手冰凉,上面只有一串数字和一个名字,简洁得像一则未解的谜题。

林晚星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直到画廊经理送完客回来,带着一脸好奇凑到她身边。

“晚星,可以啊!江先生居然给你递了私人名片?”经理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可思议,“你知道多少人想搭上他这条线吗?他那个‘星宸科技’,可是今年创新大赛的黑马,估值这个数!”经理夸张地比了个手势。

林晚星捏着名片,心里更乱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与那个闪耀着科技光环的世界隔着千山万水。

“他……只是问了我一幅画。”她试图解释,声音却没什么底气。

“问画?”经理挑眉,显然不信,“总之,这是个机会,抓住了说不定就不用愁找工作了!”他拍了拍林晚星的肩膀,带着羡慕走开了。

机会?林晚星看着画布上未完成的《星涌》,那片汹涌的蓝色仿佛也映照着她此刻的心境。她将名片小心地收进画具箱的夹层,像藏起一个不切实际的秘密。

接下来的两天,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投简历,上课,在租来的小房间里画画。但那串数字和那个名字,总会在她空闲时,不经意地跳入脑海。

他说的“合作提案”到底是什么?

这种悬而未决的感觉,像鞋子里的一粒小石子,不影响行走,却时刻提醒着它的存在。

第三天下午,林晚星正在宿舍里修改一幅参赛作品的草图,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她的心莫名一跳。

接通电话,那边传来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依旧是那样开门见山,不带任何寒暄。

“林晚星同学?”

“……是我。江先生?”

“是我。明天下午三点,大学城外的‘星心有你咖啡厅’,我们谈谈提案细节。”他的语气是不容置疑的陈述,而非询问。

林晚星握紧了手机:“江先生,您至少应该先告诉我,是什么类型的合作?”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似乎是在评估这个要求的合理性。

他顿了顿,像是在选择最精准的词汇,“需要你发挥艺术感知力,并需要你以特定身份配合我的,短期项目。具体细节,面谈。”

艺术感知力。特定身份。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让林晚星心中的疑团更大了。但对方显然没有在电话里解释的打算。

“地址我会发到你手机。请准时。”

说完,不等林晚星回应,电话便被挂断,只剩下短促的忙音。

干脆利落得近乎失礼。

林晚星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一种被巨大未知攫住的感觉涌上心头。去,还是不去?

室友苏念敷着面膜从卫生间出来,见她愣神,随口问:“谁的电话?魂都丢了。”

林晚星把事情的经过,包括画廊的初遇和这通电话,简单说了一遍。

苏念一把扯辰本人’?他找你合作?还要面谈?”

林晚星无奈地点点头。

“去!必须去!”苏念瞬间进入“军师”状态,围着林晚星转了一圈,“这可是条超级大腿!不过……”她话锋一转,露出警惕的神色,“这种高智商精英,心眼儿比蜂窝煤还多。他找你一个在校学生,还要‘特定身份’?听着有点悬。明天我陪你一起去,在隔壁桌守着,万一有什么不对劲,我立马报警!”

好友的过度反应让林晚星有些哭笑不得,但心底那份不安,却奇异地被冲淡了些许。

“沉默咖啡”坐落大学城僻静的一角,装修是极简的工业风,灰墙、绿植、原木桌椅,空气中飘着现磨咖啡豆的醇香。下午三点,店里人不多,安静得能听见轻柔的背景音乐。

林晚星按照短信提示,走到最里面靠窗的位置。

江辰已经到了。

他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针织衫,少了些衬衫的正式感,但坐姿依旧挺拔,面前放着一台打开的轻薄笔记本电脑,手边是一杯喝了一半的黑咖啡。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使他看起来像一幅精心构图的冷调人物画。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

“江先生。”

江辰抬起头,合上电脑屏幕。“很准时。”他示意她坐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像是在进行身份二次确认。

服务生过来,林晚星点了一杯拿铁。

短暂的沉默。江辰没有绕圈子,直接从手边的一个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装订精美的项目计划书,推到林晚星面前。

“这是‘时光美术馆’与‘星宸科技’合作的‘心灵的旷野’沉浸式艺术展核心技术方案摘要。我的团队负责所有的数字化互动体验部分。”

林晚星翻开计划书,里面是复杂的系统架构图、数据流分析和交互逻辑说明,专业术语扑面而来。她看得似懂非懂,但能感受到其技术层面的严谨与超前。

“技术很……厉害。”她斟酌着用词。

“技术没有问题。”江辰的语气没有任何自夸,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但项目的艺术总监,也就是上次你见到的那位,认为方案缺乏‘温度’和‘情感共鸣’。”

他微微向后靠向椅背,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一个准备谈判的姿态。

“经过初步评估,我认为他的批评存在一定合理性。纯粹的技术堆砌无法完全传达展览的精神内核。我需要一个能够弥合技术与艺术之间认知鸿沟的‘桥梁’。”

林晚星的心跳开始加速。“桥梁?”

“是的。”江辰的目光锁定她,冷静得像是在分析一个实验对象,“你,林晚星,‘埃朗根艺术美术美院油画系大三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和出色的绘画功底,尤其是你对作品情感内核的解读能力,超出了我的数据模型预测范围。同时,你的学生身份,干净、简单,符合项目需要呈现的‘纯粹’调性。”

他的评价客观得像是在朗读一份产品说明书,让林晚星感到一丝不适。

“所以,您到底需要我做什么?”

江辰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需要你,在项目合作的这三个月中,以我‘女朋友’的身份,参与核心团队的讨论、观摩策展过程,并从你的专业角度,为技术方案提供‘情感化’的修正建议。”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