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桌摆放的位置,需要从我们现在站立的区域,越过一小片刚刚搬运建材时散落了些许碎屑和灰尘的地面。对于我和行动自如的工人来说,这轻而易举。但对于依靠手杖维持平衡的闻砚,和需要轮椅通行的江予安,这一小片略显狼藉的区域,却成了一个小小的考验。
工长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连忙招呼工人:“快,快把这里稍微扫一下,让闻老师和江先生过来。”
工人们应声而动。
就在这时,闻砚却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淡定:“不必麻烦,没关系。”
他话音未落,我已经看到江予安几乎在同时,驱动轮椅向前。他没有选择等待工人清扫,也没有丝毫犹豫,轮椅的轮胎直接碾过那些细小的碎屑和灰尘,发出了轻微的“沙沙”声。他的动作流畅而稳定,仿佛那条路本就该如此通行无阻。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闻砚也动了。他右手的手杖精准而稳定地向前探出,点在了一块相对干净平整的地砖上,支撑住身体重心,假肢随之迈出,步伐不大,却异常坚定。很快,他同样稳稳地走过了那片区域,站定在供桌前。
开工仪式顺利进行。我和江予安在闻砚的示意下,共同握住了那把系着红绸的铁锤,对着墙上画着拆除标记的、非承重的一处墙角,轻轻地、象征性地敲了一下。
“开工大吉!”工长带头喊了一声,工人们也跟着附和,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闻砚站在一旁,拄着手杖,微笑着看向我们。
仪式结束后,闻砚又就一些开工初期的注意事项与我们简单沟通了一下。在他准备离开,去下一个工地时,他拄着手杖走到江予安面前。
“江先生,”他的目光扫过江予安的轮椅,又落回他脸上,语气真诚,“施工期间,现场条件会比较复杂,通道也可能随时变化。如果你们后续要过来查看进度,请务必提前联系我或者工长,我们会确保通道畅通,排除安全隐患。”
这不是客套的关怀,而是基于专业和自身经历提出的、切实有效的建议。
江予安坦然接受,点了点头:“好的,谢谢闻先生,我们会注意。”
闻砚又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才转身,在手杖稳定而规律的“笃笃”声中,从容地离开了施工现场。
我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沉稳的江予安,心里对新家的期待中,又注入了一份特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