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江予安,他的好,早已超越了世俗标准下的“优秀”。他的坚韧、他的温柔、他的深情,以及我们之间共同经历的风雨,这些又岂是“眼光高”三个字能概括的?
“他……是很好。”我轻声说,没有过多解释,只觉得这个词在江予安身上显得如此苍白。
佳佳似乎看出了我情绪的细微变化,很体贴地没有再追问下去,转而聊起了别的。
她吸了一大口奶茶,好奇地问:“对了,你这次来上海是出差?你现在在做什么呢?我记得你之前公司不是挺好的吗?”
“我早就没上班了,”我笑了笑,“现在全职在家写小说。”
“哇!”佳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脸上是毫不掩饰的佩服,“林月,你可以啊!太厉害了!这才是我认识的你嘛,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敢想敢干!你写的什么书?快,给我看看!让我也拜读一下大作家的作品!”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拿出手机,找到我小说的电子版链接,通过微信推给了她。“准备出版的就是这本,写得不好,你别笑话我。”
佳佳立刻点开,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划拉着,草草浏览了一下简介和开头章节,然后抬起头,带着一种近乎“与有荣焉”的笑容对我说:“实话跟你说,我已经好多年没正儿八经看过一本完整的书了,天天不是忙工作就是带孩子,静不下心来。但是你的书,我必须看!而且得好好看!这可是我闺蜜写的!”
她的语气那么真诚,让我觉得格外温暖。
“好啊,那你看了可不许吐槽。”我笑着和她约定。
“放心,我只夸不贬!”佳佳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又感慨道,“真好啊月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做出成绩。看着你这样,我都觉得有劲了!”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互相鼓励着,在奶茶店门口道别。看着她匆匆汇入下班的人流,奔向那个需要她经营和支撑的小家,我的目光久久没有收回。
佳佳的身影消失在拐角,但她话语间流露出的,那种属于家庭的、琐碎却坚实的幸福感,却像一颗种子,悄然落进了我的心田。
曾经,我对婚姻生活的想象模糊而遥远,甚至带着因为顾远,或多或少还是产生了一些阴影。但此刻,看着这座城市里万千灯火依次亮起,每一盏灯下可能都有一个像佳佳一样为生活奔波却也甘之如饴的身影,我心中忽然对那个被称为“家”的地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具体的渴望。
或许是在某个寻常的傍晚,我推着他的轮椅在小区里散步,听他吐槽律所的新案例;或许是我们一起靠在沙发上看电影,为某个情节争论不休;或许是他坐在书房处理文件,我就在旁边的桌子上码字,偶尔抬头,相视一笑……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因为有了彼此的参与,而变得充满期待。
也许,我们的路注定会比别人多一些坎坷,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正是那些共同经历的风雨,让我无比确信,身边这个人是我想与之共度余生的人。
这种憧憬,不再是少女时代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一种历经波折后,生根发芽的、沉甸甸的确定。
夜色温柔,我转身走向地铁站,脚步变得格外坚定。我要去谈好接下来的合作,然后尽快回到龙城,回到他身边。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一起,一步步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