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根本不再是菜系和口味,而是:
门口有没有台阶?有几级?
店内是否是平坦的同一平面?有没有高低错落?
如果餐厅在二楼及以上,有没有直梯?或者无障碍坡道?
门口的通道宽度是否足够轮椅顺畅通过?
还有,附近有没有无障碍卫生间?
我点开每一家看起来不错的店的官方图片、用户上传的实拍图、甚至大众点评里的“环境”栏目,放大再放大,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有些店图片看不出所以然,我就直接翻看评论区的差评和提问,寻找关于“无障碍设施”的蛛丝马迹。
“这家不行,门口有三阶台阶……”
“这家看着是平的,但里面好像有几个小台阶……”
“这家在商场里,嗯……商场肯定有直梯,但不知道这家店自己门口怎么样……”
“这家……好像可以!门口是平的,通道也宽!”
江予安安静地开着车,偶尔侧头看我一眼,看到我皱着眉头、无比认真地对着手机屏幕“勘察”环境,他的眼神温柔而复杂,嘴角带着一丝了然而又心疼的笑意。他知道我在干什么。
终于,经过一番艰苦的“筛选”,我圈定了两三家初步判断“无障碍设施可能过关”的店,然后把手机递到他面前,让他看屏幕。
“那个……我看了几家,感觉这几家可能还行……你看看,有没有你想吃的?”我的语气有点小心翼翼,带着点试探,生怕我费劲选出来的结果他不喜欢。
江予安趁着红灯的十几秒快速瞥了一眼屏幕上的店名和菜系,几乎没有犹豫,立刻指着其中一家说:“就这家吧,云南菜,你不是挺喜欢吃酸辣口的吗?天气热,吃点开胃的正好。”
他的选择又快又干脆,完全没有在意菜系本身,仿佛只要能顺利进去吃饭,吃什么都行,而选择云南菜,只是为了迎合我的喜好。
我心里顿时一松,又暖又涩,赶紧点头:“好!就这家!我看看导航怎么走!”
原来,“随便”的背后,是他早已洞悉一切的理解和体贴。
而我们之间,有些心照不宣的艰难和努力,早已融入了最日常的点滴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