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碗,”他对炎耀说,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放个荷包蛋,要糖心的。”
炎耀笑着应了,往锅里磕了个鸡蛋,蛋白渐渐凝固,蛋黄却还颤巍巍的,像颗裹着金边的太阳。
第二碗面端上来时,林老板吃得慢了些,边吃边说:“我小时候在乡下,我妈总在灶台前给我下阳春面,也是这样的粗面,汤里放把葱花。那时候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他顿了顿,筷子在碗里轻轻搅动:“后来生意做大了,吃遍了山珍海味,却总觉得缺点什么。刚才闻到这面香,突然想起来了,缺的是烟火气,是家里的味儿。”
小刘坐在旁边,突然红了眼眶。他跟着林老板十年,知道老板这几年总失眠,夜里总对着老照片发呆,照片上是个穿着蓝布围裙的女人,在灶台前
“这面怎么做的?”林老板问炎昭,眼神里带着点期待。炎昭蹲在灶前添柴,火苗映着他的脸:“没什么特别的,面要现和,汤要用大骨炖,最重要的是……得用心煮,想着吃的人能暖到心里。”
林老板点点头,从钱包里掏出张卡放在桌上:“这卡你拿着,以后老灶台的食材,我包了。不用贵的,就用你们平时用的那种,新鲜就行。”
王铁柱刚从厨房出来,闻言笑了:“林先生,食材我们自己能搞定。您要是爱吃,常来就行,咱老灶台的门,永远为懂吃的人开着。”
林老板没坚持,只是让小刘记下老灶台的地址。“以后每周三,我都来吃碗阳春面,”他站起身,拍了拍炎耀的肩膀,“小伙子,这手艺,比那些米其林大厨强。”
车开出胡同时,林老板回头望了眼老灶台,红灯笼在风里晃悠,面香还追着车跑。他突然对小刘说:“下周把我妈接来,让她也尝尝这面,跟她做的像不像。”
小刘笑着点头,心里却明白,老板惦记的哪是面,是小时候灶台上的暖,是妈妈围裙上的香,是那些被山珍海味淹没的,最本真的日子。
老灶台的面香还在胡同里漫延,炎耀炎昭正往面里加温水,王铁柱举着锅铲喊:“下一波客人来啦,准备好阳春面!”
或许最好的美味,从来不在菜单上,不在银餐具里,而在那口带着烟火气的热汤里,在那句“我给你下碗面”的惦念里,像老灶台的面,简单,却能暖透人心,让人记一辈子。
而林老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下周的阳春面里,或许会多双筷子,多个人,笑着说:“这葱花,跟我当年放的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