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铠甲勇士刑天之阿瑞斯罪罚录 > 第6章 沙芬塔篇-6-体制棱镜中的锋芒初砺

第6章 沙芬塔篇-6-体制棱镜中的锋芒初砺(2 / 2)

几分钟后,信息洪流戛然而止。

凯拉姆的声音响起:“时间到。报告你们提取到的,关于‘黑星商会下一次非法跃迁的时间和坐标’的关键信息。”

巴图立刻开口,语速很快:“我分析了十七个可能相关的物流数据片段和六个加密通讯残留信号,结合星图变动,推测可能的跃迁窗口在标准时74至80之间,坐标范围在S-7扇区边缘,但干扰太强,无法精确……”

莉娜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感觉到……西北方向的信息流中,恶意和隐藏的意图最浓,时间……似乎与一段表示‘急切’的情绪波动峰值吻合,大概在标准时78左右?坐标……我无法确定。”

凯拉姆的目光转向沙芬塔。

沙芬塔平静地回答,声音透过头盔显得有些沉闷,但条理清晰:“目标跃迁时间为标准时78.5,误差正负0.3。坐标:S-7扇区,网格编号 Alpha-Kappa-9,次级偏移参数 delta-3。信息来源:主信息为伪装成背景辐射的定向低频编码,隐藏在持续声波流的第三谐波层;辅助验证信息来自东北角视觉序列中,每隔5.7秒重复一次的、与坐标参数对应的亮度微变模式。”

训练室里一片寂静。巴图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沙芬塔。莉娜也再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连旁边操作控制台的技术员都停下了动作。

凯拉姆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他看着沙芬塔的目光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闪动了一下。他操作控制台,调出评估结果。光幕上显示,沙芬塔提供的时间和坐标,与预设的正确答案完全一致,甚至包括了未被要求提供的误差范围和次级参数。

“判断准确,信息溯源清晰。”凯拉姆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是,沙芬塔,你的反应模式过于……被动。在实战中,敌人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进行如此全面的‘观察’。”

沙芬塔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表示听到了评价。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们又进行了数项评估: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信号锁定与解析;面对经过伪装的心理暗示信息时的抗性测试;以及模拟潜入场景中,对环境中异常细节的发现与风险评估。

巴图在纯粹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推导上表现突出,但面对心理干扰和复杂环境细节时,容易陷入惯性思维或产生疏漏。莉娜在感知情绪意图和发现隐藏的恶意方面天赋异禀,但对需要大量计算和逻辑链支撑的硬信息处理则显得力不从心。

而沙芬塔,则展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全面性和稳定性。他仿佛没有明显的短板,无论是数据、信号、心理暗示还是环境细节,他都能以那种冷静的、近乎非人的观察者姿态进行处理。他的方法看起来不炫目,甚至有些笨拙——只是看,只是听,只是感知,但最终的结果却总是精准得可怕。他似乎不是在“分析”,而是在“映照”,将外界的一切信息,尽可能真实、完整地映射到内心的认知网络中,然后从中直接读取答案。

凯拉姆在整个过程中,话语不多,但每一次点评都一针见血,直指三人各自模式的缺陷和潜力点。他对沙芬塔的评价,始终围绕着“效率”和“主动性”展开。

“沙芬塔,你的‘观察’很彻底,但速度可以优化。尝试建立信息优先级,放弃冗余数据。”

“沙芬塔,在某些情境下,主动设置信息诱饵或进行有限度的反向探测,比被动等待更有效。”

“沙芬塔,记住,你不再是街头的独行者。你需要考虑如何将你的观察结果,转化为团队可理解、可执行的指令。”

沙芬塔默默地听着,将这些指导同样视为需要吸收和处理的信息。他意识到,凯拉姆正在试图将他这块天然的“试金石”,打磨成更符合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的工具。这个过程,必然会磨掉一些他原有的、属于千面港的“棱角”,但同时,也可能赋予他更强大的“锋芒”。

训练结束时,三人都显露出不同程度的疲惫。巴图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嘴里嘟囔着信息量太大。莉娜的脸色有些苍白,似乎还没从那些强烈的情绪暗示中完全恢复。只有沙芬塔,除了眼神似乎比平时更加幽深一些,外表看不出太多变化。

凯拉姆最后说道:“初步评估结束。你们各自的表现和数据已记录。回去休息,明天同一时间,进行第二阶段——模拟实战环境下的协同信息获取与威胁评估。”他的目光扫过三人,在沙芬塔身上停留了半秒,“记住,在这里,个人能力的极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能力融入体系,发挥出超越个体的价值。”

离开训练室,巴图看了沙芬塔一眼,眼神复杂,最终还是没说什么,快步离开了。莉娜则对沙芬塔轻轻点了点头,也转身走向自己的隔间区域。

沙芬塔独自走在回c-7区的走廊上。冰冷的灯光照在他蓝色的披风和银灰色的头盔上。他回味着刚才的训练,凯拉姆的话语,以及巴图和莉娜的表现。这个新环境,这些新“同伴”,以及即将到来的更严酷的淬炼,都让他感到一种冰冷的、带着压力的兴奋。

他回到自己的隔间,关上门,隔绝了外界。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再次激活信息终端,调出今天训练中接触到的一些公开数据样本,开始以凯拉姆提示的“效率”和“优先级”原则,重新进行分析和处理。

他知道,他需要更快地适应这个体制棱镜的折射角度。他要让自己这块“试金石”,在数据的洪流与冰冷的博弈中,淬炼出足以勘破一切虚妄的、真正的锋芒。指关节无意识地在头盔上敲击着,发出细微的、规律的“叩、叩”声,仿佛在为他内心的运算打着节拍,又像是在叩问着这个庞大体制深处,尚未向他敞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