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制肘(1 / 2)

大军开拔不过五日,京城的气氛便像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连往日里喧嚣的朱雀大街都淡了几分热闹。

茶肆里说书先生拍案讲的不再是才子佳人,而是边关的烽火与往昔名将的战绩;绸缎庄的掌柜拨着算盘,目光却总飘向街对面张贴的军报,连给客人量布时都失了往日的精准利落;就连宫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太监,闲聊时声音都压得极低,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佛珠,生怕提及“怀远府”“齐将军”几个字触了眼下的敏感风气。

即便两位王爷的大婚近在眼前,内务府的人穿着簇新的锦袍穿梭街巷,红绸彩缎从东华门一路挂到王府胡同,金箔剪的喜字贴满了朱漆大门,可那份喜庆也像是浮在浑浊水面的油,半分融不进底下的沉郁。

百姓们路过挂着红绸的门庭,不过是匆匆瞥一眼便加快脚步——比起王府的鼓乐喧天,他们更牵挂的是三万将士在边关的冷暖,是雁门关的城墙能不能抵得住胡人的铁骑,是齐国公府那位领兵的二公子,能不能带着子弟兵平安回来。

这般沉郁的气氛,却没怎么渗进齐国公府的朱漆大门。

府里既没跟风挂起应景的红绸,也没因边关的战事愁云惨雾,只依旧按着百年传下的规矩,不疾不徐地过日子。

天刚蒙蒙亮,洒扫的仆妇便踩着露水轻手轻脚地清扫庭院,竹扫帚划过青石板,只留下细碎的声响;

厨房的烟囱按时升起袅袅炊烟,砂锅里熬着的小米粥咕嘟冒泡,香气顺着回廊飘向正房,那是给老夫人预备的早膳;

齐国公照旧在花园的演武场打太极,须髯随着招式起落轻晃,一招一式沉稳如松,不见半分焦躁;

就连府里的小公子阿霖,也没因姑父出征而懈怠,每日的课业、骑射训练排得满满当当,拉弓时绷着小脸,眼神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认真。

哦,还是有变化的。

国公夫人戚氏特意让人套了马车,将自己的父亲——镇北将军戚老将军接进了府,美其名曰“就近照料”。

怀清对此双手赞成,一来能让戚老将军与他们团聚,二来也省得她日日往镇北将军府跑,借着送点心的由头给府里的水缸偷偷加灵泉。

当戚管家捧着刚收到的家书与食盒走进正厅时,戚老将军正就着晨光翻看一本泛黄的兵书,指尖在“雁门关布防图”的批注上轻轻摩挲。

“老爷,京郊庄子上送来了新收的秋梨和柿子,还有二爷从驿站捎来的信,说大军已过雁门关,前路安稳,粮草器械一应齐全。”

戚老将军头也没抬,只从鼻腔里“嗯”了一声,目光仍胶着在书页上:“瓜果分些给府里上下,尤其是底下当差的小子们。信给怀清送去,让她也宽宽心。另外告诉后厨,今晚加一道糖醋鱼,选鲜活的鲤鱼,小丫头最爱吃这个。”

戚管家躬身应了声“是”,转身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廊下的西府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被风一吹,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悄无声息,就像这府里的人,把牵挂藏得深沉。

齐国公府就像这喧嚣京城里的一方孤岛,关起门来守着自己的节奏——他们信齐禹的骁勇与沉稳,也懂边关战事的沉重非忧心能解,与其跟着外界的愁绪乱了阵脚,不如守好家里的方寸天地,等着出征的人踏马归来。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京中,贤王第一个动了手。

他借着大军开拔、京畿防卫空虚的由头,以“协理巡防事务”之名,日日穿着绣着暗纹的蟒袍出入巡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