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异动(2 / 2)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眼底满是懊恼与凝重。案几之上,散落着数十封密信,每一封都用朱笔标注着他布在京中各处眼线的动向——有关于禁军调动的,有关于朝臣往来的,如今却大半成了无用的废信。

“齐禹这一走,我安插在巡防营的人手等于折了一半,京中的布局全乱了!”他低声自语,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泛白,“贤王急着抢巡防营,安王盯着粮草,这两个老狐狸都想趁火打劫!”

冷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深秋的寒意。

秦王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转身走到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迅速勾勒着新的部署:“来人!”

门外的暗卫立刻现身躬身。

“传我命令,城南的暗桩全部撤回,转而紧盯吏部尚书府邸——那老东西手握官员任免权,必须拿捏住;另外,即刻派人南下,联系江南的盐商,许以重利,务必把粮草供应的线路攥在咱们手里!”他将笔重重搁下,眼底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既然旧局已乱,那便索性掀了棋盘,京里的天,也该轮到我来变一变了!”

勤政殿内烛火通明,明黄色的龙涎香在鎏金熏炉中袅袅升起,驱散了深夜的寒凉。

惠安帝身着常服,端坐于龙案之后,一手按着眼下的奏折,一手执着朱笔,笔尖在密匝的字行间游走,时而顿笔批注,时而蹙眉沉思。

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从御座一直延伸到殿中,皆是各地呈报的军情与政务,映得他眼底布满了细密的红血丝。

贴身太监袁德盛垂首立在侧后方,手里捧着温热的参茶,大气也不敢出。

他见帝王批阅得久了,便轻手轻脚地将茶盏递到案边,低声提醒:“圣上,夜深了,您喝口参茶暖暖身子,歇片刻再批吧?”

惠安帝头也未抬,只是摆了摆手,朱笔依旧不停。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应统领求见——”

“宣。”惠安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威严。

片刻后,身着铠甲的应卫青大步走入殿中,甲胄碰撞间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沉声道:“臣应卫青,参见圣上!”

惠安帝终于放下朱笔,抬眸看向他,目光锐利如鹰:“说。”

“回陛下,齐将军已整顿三万禁军明日前往雁门关与守军汇合。”应卫青语速沉稳,条理清晰,“此外,雁门关守将传回消息,北狄骑兵近日在边境频繁活动,已袭扰了三座边城,虽未造成大规模伤亡,但百姓已纷纷内迁,急需粮草与安抚。”

袁德盛适时上前,为应卫青递上一杯温水。

应卫青谢过之后,继续道:“臣已命兵部加急调配粮草,由陆路运往雁门关,同时传旨给邻近州府,令其组织兵力协助防守,严防北狄进一步南下。”

惠安帝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沉默片刻后道:“齐禹有勇有谋,边关交给他,朕放心。但京中防务不可松懈——贤王、安王近日可有异动?”

应卫青一怔,随即据实回禀:“回陛下,贤王昨夜曾派人前往巡防营,似有调整将领之意;安王则命人联络了沈阁老,想来明日早朝,沈阁老会提议加强京郊粮仓守卫。”

惠安帝眼底闪过一丝冷光,缓缓道:“知道了。传朕旨意,京中防务暂由你全权负责,任何调动需持朕的手谕方可执行。告诉贤王、安王,战事当前,若有人敢在京中兴风作浪,休怪朕不念亲情。”

“臣遵旨!”应卫青重重点头,再次叩首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