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到底是谁?(2 / 2)

六皇子与七皇子的处境,也各有各的微妙。

六皇子年纪尚小,养母淑妃膝下原也只有个宁安公主。

他们母子本无争储之心,可架不住旁人见风使舵,总有人想往他们这边凑,悄悄站队。

好在这对母子性子沉稳,分得清轻重,愣是守着本分,没被这些暗流裹挟。

奶娃娃七皇子的底细却藏着惊天秘密——他本是冒牌货,知晓内情的,满宫也只有怀清与齐禹。

他的生母刘婕妤,前阵子还沉寂得像忘了宫里有这么个人,近来却隐隐有了抬头的势头,眉宇间总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雀跃,仿佛身后有只无形的手在推着她往前,那股子劲头,竟让人不敢小觑。

说到底,这宫里就没有真正简单的人。

但若论起通透,还是得数淑妃。

她不争不抢,安安分分养着六皇子,守着自己的公主,只求在这深宫里稳稳当当地活下去。

一个原本只有公主傍身的后妃,能把日子过成这样,已是难得的智慧了。

宁安公主与镇西侯幼子的婚事定在明年开春,眼下宫里宫外正忙着备办嫁妆。

按例,公主的嫁妆有礼部与内务府操持,规矩礼节、器物陈设都错不了。

可淑妃毕竟只有这么一个亲生女儿,哪里放心得下?

只想着把能给的都给,恨不得将这些年攒下的体面与心意全塞进嫁妆里,好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嫁过去。

她特意传了玉琳琅的掌柜进宫。

先前珍宝阁被封,京城里的珠宝行便数玉琳琅独大,宫里嫔妃添首饰、备物件,十有八九会往这儿挑。

偏这玉琳琅不像珍宝阁那般独断,遇上自家赶不及的活计,总会匀些给旁的小铺子,嘴上常挂着“有生意大家一起做”,人缘与名声都熨帖得很,日子自然过得滋润,进项一直不错。

另一边,林康正来向怀清汇报:栖梧坞连同名下的几间铺子、城外的庄子,又到了一季结帐的日子。

怀清听着流水般报上来的数目,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心里却莫名泛起一阵闷。

怀清把手里的账册往案上一推,皱着眉揉了揉太阳穴,语气里满是烦躁:“这日子没法过了!你瞧瞧这堆东西,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人眼晕,怎么会有这么多账目要核对?”

话音刚落,齐禹正好掀帘进来,见她对着一堆账册愁眉苦脸的样子,眼底漾起一丝笑意,走过去随意拿起一本翻看了两页:“这是栖梧坞那边的结账单?”他指尖在纸页上顿了顿,抬眼看向她,“累着了?要不先歇歇,我让厨房炖点甜汤来?”

见怀清对着一堆账册无精打采,眉头拧成个疙瘩,齐禹实在不忍,温声提议:“何不将这些账册直接交给大哥大嫂?”

大哥身任户部左侍郎,最是精于庶务;大嫂自幼聪颖,打小跟着姜夫人学管铺子,里里外外的账目从不出错。

怀清闻言,忽然眼睛一亮,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扭头看向齐禹,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可以吗?”

齐禹望着她瞬间鲜活起来的模样,眼底漾起笑意,点头道:“有何不可?家里的中馈虽说在娘名下,实则大半是大嫂经手;就连娘的那些嫁妆私产,这些年也全靠她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岔子。”

“啊?”怀清猛地瞪圆了眼,抬手就在自己额头上拍了一下,懊恼道,“你怎么不早说!害我对着这堆数字熬了好几天,眼都快花了!”说着,一把拉住齐禹的手就往外走,扬声喊:“春知!快,把这些账册仔细装箱,咱们这就往大嫂院里去!”

春知正端着茶进来,闻言忙应了声“是”,手脚麻利地寻来几个素面木箱。见自家姑娘那副如释重负、恨不能立刻脱手的样子,她忍不住偷偷抿嘴——这些天姑娘对着账册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模样,她可都看在眼里呢。

齐禹被怀清拉着往前走,脚步轻快,眼底的笑意更浓了些:“急什么,也不差这两步路。大嫂若问起,我替你说项便是。”

“不用不用,我自己说!”怀清脚步不停,语气里满是卸下重担的轻松,“就说我这脑子实在算不清这些弯弯绕绕,还得劳烦大嫂费心——对了,让厨房炖盅燕窝给大嫂送去,权当是我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