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怀谨高中举人的喜讯,恰似一阵迅猛的疾风,刹那间便席卷了整个望江村。
这一回,夏家可算是实实在在地扬眉吐气了一番。
族中长辈们聚在一处商议后,当即拍板,要在村里大摆流水席,连着摆上三天三夜,好让全村人都来沾沾这份喜气,一同庆贺这份荣耀。
几日后,天刚蒙蒙亮,怀清便随着怀谨夫妇俩,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征途。
前朝皇帝为了强化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掌控,毅然决定营建东都洛阳。
德威帝率军攻下洛阳后,便也定都于此。
一来,洛阳城繁华昌盛,规模极为宏大,城内布局规整有序,向来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核心所在;
二来,迁都之举劳民伤财,当时又刚历经战火洗礼,实在不宜大兴土木。
因而,此后几代帝王都以洛阳为都城,洛阳城也愈发彰显出它的重要地位。
秋色与秋声,萧然满洛城。
未霜林叶赤,新雨野风清。
司马光在《秋雨新霁游水北马上偶成》里,生动地描绘出秋雨初晴后,洛城那充满诗意的秋色与秋声,林中树叶还未被霜打过,已然红透,雨后的野外,清风拂面,满是清新自然的气息。
而他们抵达洛阳的第一天,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秋雨初晴后的悠然下午。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洛阳城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大姐!大姐!这里!这里!”
城门口,怀淑那清脆悦耳又饱含热情的呼喊远远传来,宛如黄莺出谷。
她踮起脚尖,身体前倾,奋力挥舞着手臂,脸上绽放着灿烂笑容,那笑容比春日暖阳还要明媚,眼中满是久别重逢的欢喜与激动。
怀清几人瞧见熟悉的身影,也赶忙挥手回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满是重逢的欣喜。
从青州到洛阳,路途漫长而艰辛,其间的跋涉之苦难以尽述。考虑到同行之人中有女眷,行进速度不得不放缓。
原本预计半月的行程,最终硬是被拖成了一个月。一路上,众人风餐露宿,满身尘土与疲惫,历经长途奔波,终于抵达了洛阳京城。
同行的除了他们一家人,还有“四大金刚”。令人欣慰的是,“四大金刚”也都在科举中高中,只是大堂哥遗憾落榜。
回村摆宴席时,怀清他们与大堂哥见了一面,得知他已决定暂且放弃科考,打算留在村里教书育人,为族里培育未来的人才。
这一决定让怀清颇感诧异,可大哥那平静的模样,似乎早已知晓大堂哥的心思,对这一决定并不意外。
蔡氏、于氏等长辈满心担忧,放心不下晚辈们的长途远行,特地雇了镖局一路护送。
实际上,在古代进京赶考,地方官府通常都会派人护送。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关键制度,关乎国家兴衰与未来,朝廷一直极为重视。考生们皆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栋梁,为确保他们能平安顺利抵达京城参加考试,地方官府会采取一系列周全的保护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