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清心里清楚,此次夜袭北狄军营不容有失,她神色凝重,脚步匆匆,闪身进入空间。
她知晓,历史上有三大极为经典且夜袭成功的着名案例。
其一,是甘宁百骑劫魏营。赤壁之战落下帷幕后,曹操与孙权的势力在濡须陷入对峙僵局。甘宁胆识过人,亲率百名精锐骑兵,趁着夜色的掩护突袭曹操军营。行动前,他精心筹备,让每个士兵都带上一枚铜铃。冲入曹营后,士兵们一旦遭遇敌军,便迅速摇响铜铃作为行动信号。那百名骑兵在曹营中往来驰骋、肆意纵横,一时间,曹军阵营大乱。曹操的军队根本摸不清敌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士兵们自相惊扰、乱作一团。而甘宁带领的这百骑,竟未折损一人,成功全身而退。
其二,是狄青夜袭昆仑关。北宋时期,侬智高起兵反叛宋朝,迅速占据了邕州等诸多地区。狄青临危受命,奉命出征征讨叛军。他谋略过人,起初按兵不动,故意营造出松懈的假象,让敌军逐渐放松警惕。到了元宵节,狄青大张旗鼓,连续两夜举办灯火辉煌的宴饮活动。在第三夜的二更时分,狄青借口身体不适,悄然退入营帐之中。可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他暗中率领轻骑兵,趁着夜色,沿着隐蔽的小路,对昆仑关发动了奇袭。宋军攻势迅猛,一举夺下昆仑关。
其三,是李愬雪夜入蔡州。唐中期,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拥兵自重、割据叛乱,朝廷多次派兵征讨,却都无功而返。李愬出任唐、随、邓三州节度使后,深知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他巧用归降的将领,将敌军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恶劣的天气仿佛成了他的掩护。李愬亲率亲卫马不停蹄地直抵蔡州城。守城的士兵因风雪肆虐,完全没有料到唐军会在此时来袭,丝毫没有防备。李愬的军队轻松入城,一举擒获了吴元济。
怀清仔细剖析了这三次夜袭成功的战例,总结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首先,都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从战前的物资筹备、兵力部署,到对敌军情报的收集,无一不是精心谋划;
其次,作战时都选择了出其不意的时机与方式,让敌军猝不及防;
再者,都巧妙地利用了敌军的心理弱点,扰乱其军心。
除此之外,准确的情报至关重要。必须详细掌握敌军营地的布局、兵力的分布情况、巡逻的路线以及时间安排等关键信息,这样才能为制定精准无误的夜袭计划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深入了解敌军将领的性格特点、用兵习惯以及当前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利用他们的弱点和疏忽,从而大大增加夜袭成功的概率。
明确夜袭的目标也不容忽视,比如摧毁敌军粮草、擒获敌方将领或者打乱敌军部署等,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根据目标制定出具体详尽的行动方案,涵盖行军路线的规划、攻击方式的选择、各部队的任务分工等各个方面。
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并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像是遭遇敌军顽强抵抗、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或者行军途中迷路等意外状况,都要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而这所有行动的前提,是要有一位指挥得当的将领。指挥官必须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夜袭过程中,能够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及时、准确地调整作战计划。
怀清整理完思绪,回头再去审视齐禹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
她仔细研读,发现其他方面他们都考虑得较为周全,但却存在一个极大的漏洞——他们竟然忽略了今晚的天气情况。
怀清看着空间里独有的天气预报,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今天晚上将会有超级寒潮来袭,届时气温会急剧突降十几度。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选择突袭,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