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盆暴雨毫无停歇之意,持续肆虐了整整一天。
夏兴南本就内火旺盛,嘴角溃烂得十分严重,稍微牵动嘴角就疼痛难忍,根本吃不下东西。
“闺女都跟你讲了,就下一天雨,你瞎操心啥呀!”
于氏端着一碗还冒着丝丝凉意的粥,脚步轻快地走到夏兴南身旁,轻轻将粥放在桌上 ,眼神里满是关切。
夏兴南一整天几乎没怎么进食,这会儿喝了几口凉粥,神奇的是,竟然感觉嘴角的溃疡好了大半。
于氏:闺女特意往这粥里加了满满一碗秘药熬制,就不信还治不好你的溃疡。
“爹,雨停啦!”怀诤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冲进屋内,清脆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屋内的沉闷。
夏兴南听到这话,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动作太急,桌上的粥洒出了小半碗。
于氏看着洒出的粥,心疼得心里直抽抽,这败家男人!
夏兴南顾不上这些,急忙跑出去查看。
果然,雨已经停了,天空澄澈如洗,呈现出一片深邃而迷人的蔚蓝。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在这漫天金光之中,一个身姿曼妙的身影缓缓走来。
“爹,好点了吗?”清脆的声音传来。
夏兴南一时有些恍惚,喃喃自语道:“是清姐儿啊,我还以为瞧见仙女下凡了呢。”
于氏见状,嗔怪地看了夏兴南一眼,催促道:“快把粥喝了。”
卫大儒安静地坐在厅内,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脸上也不禁浮现出一丝笑意。
这时,怀清走上前,轻声说道:“先生,听大哥说,您要带着大哥小怀诤去游学,还有几位先生同行?”
卫大儒微笑着点点头,温和地回答:“是的,不会走太远,就在周边转转。”
怀清轻轻点头表示理解,其实她心里也很向往这样的游学经历,可无奈实在脱不开身。
眼下有这么多黄豆亟待处理,青州那边的庄子也正值秋收。秋收结束后,她还计划着播种冬小麦。
前几天,她已经把张大爷一家派去了京城的田庄,因为他们在种植冬小麦方面经验丰富,而京城的庄子秋收后同样打算用来种冬小麦。
卫大儒说走就走,第二天就带着队伍离开。
怀诤他们离开的时候,于氏心里满是不舍,十分难过,但转眼瞧见操场晒着的黄豆,她就没了伤春悲秋的闲暇功夫。
近五百亩的黄豆,怀清估算了下,就算亩产四石左右,也有近两千石。
这些黄豆都是从老一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像现在很多很多的黄豆都是杂交品种,基因单一退化,若是自留种,产量会一代不如一代。
农业商业化,也使得种子也商业化,不止黄豆,很多种子都是如此。
中华数千年的辉煌农业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农民不断创造和利用本土优良种质资源的历史。
这些珍贵的本土种质深植于特定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中,早已成为当地社区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滋养着当地人民。
然而,在当今时代,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品种正在迅速消失,被追求产量和效率的商业种子所替代。
这种变化牺牲了食物的味道,威胁到食品安全,破坏了生态环境。
资本驱动的种子产业侵占了民族种业,高额利润使得农民因种子“绝育”无法保存种子,被迫重复购买。
在短短30年间,无数珍贵的本土种子消失了。
这究竟是科技进步还是农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