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说话并未刻意避开众人,怀清自然听得清清楚楚。
她好奇地问道:“二舅母,是谁要租啊?”
其实,民房有多余的,他们虽没打算出租,但如果有合适的租客,倒也不是不行。
“是我娘家侄儿,最小的那个,跟怀诤、立康一般大。我嫂子打算送他去你们庄子就读,听说你们那儿只收庄户的孩子,她就托我来问问。若是租了民房就能让孩子读书,她便去联系村里几个要好的人家,一起租下民房,这样也方便照顾孩子们。”
“既然是二舅母的侄儿,那就直接叫他来读吧,不用租民房。”怀清爽快地说道。私塾虽然有既定规矩,但自家亲戚还是可以通融通融的,她接着又说,“要是立年表哥或立康表哥也想来这边读书,同样可以。”
“那倒不必,我嫂子说有三四个孩子,不全是自家的。若是能租民房,他们几家轮着出人照顾孩子,这样更方便些。”李氏解释道。
怀清心想,这样也好,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一开始把事情说清楚,反而能避免日后的麻烦。于是,她点头应道:“那就租一户吧。”
“行,回头我去趟娘家,跟他们说一声。”李氏见事情办成了,心里十分畅快。不得不说,她娘家嫂子很会做人。
若是遇到那些不讲理的,硬要把侄儿塞过来,李氏碍于爹娘和大哥的情面,也得想法子帮忙。如今嫂子想到租房来换取读书名额,这倒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李氏找小姑子开口时也有了正当理由,不至于太过为难。
怀清琢磨着二舅母的话,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禁问道:“二舅母,他们为什么非要来庄子上读书呢?于家庄隔壁庄就有私塾,立年表哥就在那儿读书,二舅母娘家嫂子这舍近求远的,挺奇怪的。”
“你们不知道吗?”这下轮到二舅母感到奇怪了,见小姑子一家确实毫不知情,她便解释道,“外面都传开了,说庄子上有大儒,听大儒说句话那可是……那叫什么来着,总之,外头好多人都在打听怎么把孩子送进庄子读书。”
“不是吧,还有这种传言?可卫大儒并没有在私塾任教啊?”怀清一脸惊讶,要知道,卫大儒可是说过只收怀诤一个关门弟子的。
“那有什么关系!大儒可不是一般人家想见就能见着的,可庄子里的孩子却天天能见到,这得是多大的福分!”二舅母感慨道。
“听说不止你说的卫大儒,还有不少名家也去了庄子上,清姐儿,有这事儿吗?”有人追问道。
好家伙,这传言传得可真离谱,他们庄子什么时候成重点小学了?怀清心里暗自想着。
“二舅母,这是真的?”怀清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还没等李氏回答,怀诤便抢着点头说道:“是真的。最近真的有好多爷爷、叔伯来庄子上,他们都是先生的老友,就是外面传的那些名家。”
“啊!我怎么不知道啊?”怀清一脸茫然。
“大姐这几天忙着干活,没去私塾,自然不知道。我可是天天去给先生请安的,先生那儿来了哪些人,我可清楚着呢。”怀诤一脸得意地说道。
原来如此,怀清这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啊。
就在这时,外头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众人知道,新娘子到了。安卉、安妮与怀清带着几个小孩子,立马兴奋地蹿了出去,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新娘子。
怀清几人冲到喜房门口,却没敢贸然进去,生怕吓着新娘子,只能躲在门外,扒着门框偷偷往里瞧。只见秦安安端坐在新床上,双手紧紧捏着喜帕,神情略显局促紧张。
胡氏端着一个茶盘走进来,一眼便看到自家几个调皮的孩子正趴在门口张望,连忙说道:“去,外边玩去,别吓着你们婶婶舅母。”
怀清几人嘻嘻笑着,一哄而散。
“弟妹,我是你大嫂,忙了一天,肯定累坏了吧。你先吃块糕点垫垫肚子,拜堂还得等一会儿呢!”胡氏热情地说道,一边利索地将茶盘放到喜床一侧,方便秦安安伸手就能拿到。
“谢谢大嫂。”秦安安轻声说道。于连胜曾跟她提起过大嫂为人爽利,二嫂性情温婉,如今看来,所言不虚,大嫂的举动让她感到十分贴心。
胡氏放下茶盘后便出去了。秦安安既欣喜又紧张,听到肚子咕咕叫,看着一旁的茶点,没忍住拿起一块尝了尝。
没想到,这糕点的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她不知不觉就多吃了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