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大明有翡翠吗?”
“翡翠?”阮芳宁迟疑了一下,“有倒是有,翡翠也是玉的一种,不过如今金银铺里,鲜少有人把它加工成首饰。”
怀清暗自点头,自己猜对了。她查过资料,前世翡翠是从明清时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玉润天下,翠达万家。
如今大家更偏爱温润的玉石,通透的翡翠反倒不太受赏识。当下的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翡翠的抛光工艺不佳,导致那些颜色寡淡但种水好的翡翠,无法呈现出前世那种晶莹剔透的美感。
“你看看这个怎么样?”
怀清从怀里掏了掏,实际上是从空间里拿出一对翡翠耳钉。
这对耳钉是黄金镶嵌冰种满绿葫芦造型,是她在某宝上花了两千块软妹币淘来的。
“这?”阮芳宁满脸诧异。
这耳钉实在是太漂亮了,碧绿的颜色,晶莹剔透,她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精美的首饰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如今金银铺对翡翠不感兴趣,这恰恰是咱们下手的好时机。”
她查过资料,翡翠抛光就是用抛光粉、钻石粉、砂纸等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再在翡翠表面涂抹一层蜡,洗净吹干即可。
当然,这打磨的工序和手法,远没有她说得这般轻松容易,但只要有了大致方向,一般的老师傅都能自行摸索。至于打磨用的抛光粉、钻石粉等,她可以通过网购获得。
怀清把这层意思简单跟阮芳宁说了一下。
阮芳宁只得点头表示赞同,这一点要是突破了,翡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哥去过滇南,我回去问问他,看看能不能找些关系弄到翡翠原矿。”
最好能有自己的矿场,这样在原材料方面就不会受制于人了。
怀清听了,自然是求之不得,有人在前头带路,可比她们自己摸索要省事多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策划案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姑娘,前头田管家传话说,让您去看看脱粒机。”
春音从前院匆匆跑来,边跑边喊。到了书房门口,怀清与阮芳宁已经收拾好准备出来。
春音跑到怀清跟前,还想再复述一遍,却被春知一个眼神制止了。这大呼小叫的,可别惊着阮姑娘。春知拉着春音,跟在春梅后面。
阮芳宁倒是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我的丫鬟叫春杏、春梅,和你的春音、春知倒是挺相配的。”
一般世家规矩,像她这样的世家女,都要配备两个教养嬷嬷,四个贴身一等大丫鬟,八个二等小丫鬟,还有若干三等仆妇。可她嫌麻烦,直接减半,只要了一个教养嬷嬷,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小丫鬟,以及若干仆妇。
春杏性格大大咧咧,不如春梅稳重,所以她平时出门都带着春梅。眼下瞧着这春音,跟她的春杏一样活泼好动。
怀清对此也不太在意,怎么说呢,她本就是个农女,自然也不要求丫鬟们行事一板一眼,只要大面上不出差错就行。
怀清要去看脱粒机,阮芳宁却说要回县衙,她得赶紧回去问问侍书关于翡翠的事儿。
怀清也不强留,翡翠的事确实要紧,便与阮芳宁约定过几天去县城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