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子是个累活,叔不如买头驴代替。”她接着说道,“养一头驴成本低,每天的豆渣就够喂它了,还能省了人工费。”
赵四田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驴不如牛能耕田,但他们家也就两亩田,养牛不如养驴划算。而且后面再架上板车,日后还能用来送豆腐,能省不少力气。
“我手里呢,还有一个新方子,就问赵叔敢不敢接?”怀清笑着看向赵四田。
“清姐儿就直说吧!跟叔还客气啥!”赵四田拍着胸脯说道。
从府城回来后,媳妇偷偷告诉他,几个月前夏家嫂子跟她提过一嘴,说豆腐吃多了可能会影响怀孩子,媳妇就听进去了。那之后,每次豆腐有剩余,她都会送给村里的几家孤寡老人。他起先还以为是媳妇想积德行善,听了媳妇这话才明白其中原委,对夏家的感激之情更甚。
在他看来,清姐儿这是在给他送财路,就是要他上刀山下火海,他都愿意。
毕竟有银子不赚,那不是傻缺、棒槌嘛!
怀清便将豆腐干的制作方法大致说了一下。赵四田从事豆腐行业十来年,一听就懂,还没等怀清说完,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赵叔觉得可还行?”怀清问道。
“行!必须行!我回去就试试!”赵四田是个行动派,做事干脆利落。“清姐儿,这怎么合作?”他接着问道。
怀清也不矫情,直接说道:“赵叔给我一成就好。”
“一成?那不行!太少了!咱们五五开吧!”赵四田连忙摆手拒绝。
“赵叔,这方子看着新奇,但也很容易被仿制。就像做豆腐一样,会做豆腐的可能不止这几家,但做豆腐辛苦,坚持下来的也就你们这几家。这豆腐干只要被对手尝过、研究透,没过几个月可能就会被仿制。”怀清耐心地解释道,做吃食生意都有这样的风险,先前的卤肉就是个例子。
而且,这门生意完全就是靠吃苦吃出来了,她实在不忍心多要分成,若不是怕赵叔不答应,她其实是想将方子送给他们的。
赵四田抿着嘴,没有做声,其实他心里也明白。
“咱们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图的就是个新鲜,先赚一波。若担心方子泄露,赵叔可尝试买个小子回来帮忙。”怀清继续说道。
赵四田暗暗点头,觉得雇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次买两个小子回来帮着做豆腐,手里攥着他们的卖身契也不怕他们乱来,日后就算媳妇生了,也能安心坐月子、带孩子。
“你也不用担心销量,这豆腐干,可炒可红烧,也可卤着吃。这春夏季节,人的食欲大减,卤肉生意肯定不好,到时候可用豆腐干做素卤。
以后这就是我们卤肉作坊的一大特色,要是豆腐干独家供应卤肉作坊,说不定还会供不应求。”怀清展望道,日后还可以开发面筋、千张、油豆腐等豆制品。
“好!这个好!”赵四田兴奋地说道,到时候两个作坊强强联手,都能赚钱,他也能跟着多拿银子。
趁着这股热乎劲儿,赵四田急急忙忙回家去试验做豆腐干了,他是一刻都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