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家族她都照顾到了,没道理把至亲的姥爷家落下。只要不是那种只想着占便宜、不思进取的极品亲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她都愿意帮上一把。
这倒不是什么圣母情节,她只是不想自家显得太与众不同罢了。
还是牛大赶车,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挤在车厢里,慢悠悠地朝着于家庄晃去。到了于家庄,他们依旧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大舅母和二舅母的娘家都在附近村庄,她们早上回娘家,中午就回来了,正好帮着姥姥方氏一起忙活午饭。
“哎呦,姥的乖孙儿!没冻着吧?”方氏一见到小怀诤,就急忙上前,一把将他抱在怀里,心肝肉地叫着。
算算时间,距离他们上次来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方氏怎能不想念呢?抱了一会儿,小怀诤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地,跑去和立康分享他带来的小玩意。
于氏见状,立刻走上前,接替小怀诤的位置,亲昵地揽着方氏的胳膊进了屋。
夏兴南则被两个舅兄拉去田间查看冬小麦的长势,在他们眼中,夏兴南种地比他们更有经验。怀谨几人则和小舅立年表哥聊起了明年庄子的春耕事宜。这开春后,等雪一融化,春耕就要提上日程了。
姥爷则对将军(可能是匹马之类,原文未明)很感兴趣,围着它东摸摸西摸摸,还一个劲儿地夸赶车的牛大把它养得好。
牛大心里苦啊,他无奈地想着:我叫牛大,可我真不会养牛,您老能信吗?
于家的竹签生意一年到头也就赚个四五十两银子。虽说对于一般农家来说,这些银子足够一家人用好几年了,但要是往后于家要盖新房、给于连胜娶媳妇,还得供几个小辈上私塾,这点钱可就远远不够了。
目前夏家的生意都不太好带着于家一起做,不过于家也有自身的优势。
之前听说于家后山多是竹子,竹子可是个好东西,除了姥爷家原有的箩筐、竹签生意,还有很多深加工项目,像竹制家具,比如竹床、竹椅、竹沙发、竹躺椅、竹案几等;还有酸笋、竹酒、竹炭之类的。
虽说有些加工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但一些简单的加工还是可行的。
于连胜听着怀清一项一项地罗列,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整个人兴奋得不行。
“清姐儿,你、你说的这些可都是真的?”他激动地问道。
“自然是真的。”怀清肯定地回答。
她知道小舅即便答应帮着管理庄子,心里还是惦记着家里的情况。既然如此,她就帮小舅把心安定下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别的不说,过段时间春笋冒头,咱先腌上一缸酸笋,先赚上一笔。”
“笋子?这东西是能吃,可它涩嘴啊。之前我拿去镇上卖,根本没人要。”于连胜一心想出山闯荡,这些年也没少尝试做出改变。
“小舅,那是你们处理的方法不对。等会儿我把酸笋的方子给你写下来,保证做出来的酸笋酸爽可口,比肉还好吃。”怀清自信满满地说,尤其是吃了一冬的肉,没有什么比酸笋更解腻的了。
“行!”于连胜双手用力一击掌,当场就做了决定。他对清姐儿的本事,那是打心底里信任。“我现在就去山上看看,保证让咱清姐儿吃上比肉还好吃的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