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的两家在镇上分道扬镳,童家兄妹去往楠夕居别院,阮家兄妹赶回临元县衙。
童锦扬到了别院就去前院找他父亲童侍郎,将夏家的事情回禀一番。
说完,两父子皆静默了。
“这冬小麦真的出苗了?”童侍郎是吏部侍郎,但他爹是内阁阁老,却是正好管户部这一块,这粮食增产自然归户部掌管。
“我没亲眼瞧见,回城的时候让田喜暗中去看了一眼,他说出苗率不高,但确实出苗了。”
“阮家什么表示?”这事出在临元县,是阮行之的管辖范围内,他们要如何得先确定阮家的意思。
“看士衡的态度,阮伯父应该会谨慎待之。”
“确实要谨慎,这事可大可小,行之能不能更进一步说不定就靠它了。”
阮行之来这临元县也有八年,三年一任,连着明年他是连任了三任。
当初他考中进士执意要外放的时候,他就劝过他,这外放不如在翰林院谋个一官半职,京官好过县官,以后晋升的机会多,偏这阮愣子傻不楞登执意要外放。
既然外放,那也罢了,他还打算暗中给他谋划一番找个富裕的江南水乡,结果这阮愣子偏偏选了这临元县。
不是说临元县不好,毕竟他们还在这小县城建了别院,说明这阮愣子辖下的小县城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一待八年,是打算窝在这地方孵蛋的吗?
阮行之坚持以功绩晋升,童侍郎也是拿他没办法。
也幸好傻子有傻福,这事若是成了,阮愣子这九年知县一朝挪位怕是一个同知少不了。
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行了,那咱们静观其变。”
他们想得再多也没用,一切还得看他这知县如何行事。
童家这里风轻云淡,等阮晋阳将事情跟他老爹一说,这做了八年知县的阮大人是狠狠的抽了一口气。
他阮行之的气运来了!
“你可确定?!”
激动之后,阮知县又谨慎地问道。
“确定,侍书亲自去的。不过出苗率不高,过几天我再派他去一趟。”
“行,侍书沉稳,这事不宜宣扬,你再嘱咐他一声。”
阮知县拿过那冬小麦的种植流程跟注意事项,细细翻看。
良久,他才抬头。
“这是谁写的?”
“据怀清姑娘说,这是他大哥夏怀谨翻看古籍无意之中看到的,但古籍已销毁,而且当时记录的也不是很完整。
也问过他们庄子上的庄户,那庄户打南边来,说淮南一带也有双季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