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小子说的有道理。这东西咱也没试过,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成也不怨;若是成了,那就多了一茬庄稼,多了一份收成。这是史无前例的好事!”
大爷爷向来是最开明的,也最具魄力,当场拍板。
“兴华,你明天召集族里几个老的先商量商量,若他们同意再全村通知下去,村里人不愿种的也不勉强;若是,族老他们不同意,那就咱自家先种,就像谨小子说的那样,最多费个种子钱。”
“行!”夏兴华是里正,这些事绕不过他。不成没甚大损失,若是成了,说不定得惊动镇上县里府城,还有可能惊动皇家,到时候,不说老二家就是他这个里正也是面上有光。
“谨小子,那些书可还在。”若是惊动上面人家要来考察,说不定要这些东西。
“我看的书大多是赵先生带来,您也知道石屋失火,那些书都销毁了。”怀谨说起那些销毁的书装的是一脸可惜。
“回头我将记得的那些整理默写出来,咱也有个依据,不然两眼一抹黑,从未在冬季种植过,一切的都要摸索,进展绝对会缓慢很多。”
“是这个理!”二爷爷一直是个透明人,这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引得众人都看向他。他不说话,几乎没有人想起他的存在。“咋的,我说错了?”
“没有没有!”大家打哈哈。
于氏烫了一壶酒过来,镇上买的熟食卤肉摆上,现炒的蔬菜还在锅里,让大家伙就着炒豆熟食先喝起来。
“清姐儿她们可吃上了?”夏兴南问道。
往常老宅的人过来就没有淑姐儿姐妹上桌的机会,都是捡剩下的,刚刚他看媳妇还特意摆了两桌。
“放心吧!饿不着你闺女!”于氏可舍不得闺女饿肚子,早就让她们姐几个在灶房吃上了,都是自己人也不讲究了。
“哈哈!兴南老弟可数咱望江村第一疼闺女的!”刘震山取笑夏兴南是个女儿奴。
刘明远几个也跟着笑了!
“疼闺女是应该的,闺女在家能待几年,出阁嫁人就是人家的媳妇,嫁的近还能抽空回来,嫁的远了想回来一趟都不容易。”
夏兴明家有个闺女夏怀芸就嫁到县里。县里按说也不远,不过闺女嫁人了哪有还有时常回娘家的。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下地干活操持家务,每年回来一趟也是不容易。
“忘了兴明老哥也是个疼闺女的。”刘震山关顾着取笑别人,忘了自己也不遑多让。
“疼闺女好,疼闺女能发财,没看老二最近又是卖方子又是挖棒槌的,可惜咱家没闺女。”
这说话的是大爷爷家的二儿子。大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里正夏兴华,二儿子夏兴国,三儿子夏兴业。大爷爷家也是早早就分家的。里正家跟夏兴业都是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只有夏兴国只有两个儿子,他还颇为遗憾。
“老人都说天公疼憨人,有福不在忙,憨人有憨福,清姐儿可不就是那个被天公厚待的憨人,往后可有得后福可享咧!”
大爷爷已是古稀之年,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事都看得很通透。
这清姐儿将来是个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