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惠安帝曾多次派人劝说卫大儒入朝为官或去国子监任职,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只爱走遍这山川湖泊,尝遍天下所有美食。
要怀清说,这卫大儒也就是一吃货耳,不过是有学问的吃货罢了。
可惜这卫大儒爱四处溜达行踪不定,不然请他来教导大哥他们必定事半功倍。
不过不急,他们先启蒙打基础,再想办法寻访卫大儒。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师自然厉害,高徒的起点也不能太低了不是。
她压根就没想过,人家大儒要不要给你当名师,有点想当然了。
而且,这个时代可没有照片,你连人家卫大儒长什么样都不清楚,两眼一抹黑根本无从找起,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这还不是最可笑的,更气人的是陌上蔷薇已千寻,奈何相逢不识君!
到时候又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哎,说多都是泪!
┭┮﹏┭┮
不提这个,怀清拿起另一本书《大明地理志》。
这本书有两部分,前部概述开辟以来历代地理沿革,后半部主要叙述了大明朝德威帝至先帝惠文帝的行政以及军事的区划。
这部书跟《大明通鉴》一样属于朝廷官方出版的图书,她预估往后还会陆续出版。
德威帝年号为德顺,德顺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楚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咙石道、剑南道、岭南道。(参考旧唐书地理志)
结合两本书,她大致了解了这个皇朝的历史。
德威帝、惠武帝、惠文帝,父子相继祖孙三代成就了大明现如今的盛世。并不是今上惠安帝难当大才,实在是他说,功过自有后人评,他的政绩,他的版图要由他的后人来评说。
德威帝作为开国皇帝,他一生戎马,以平叛收复失地为毕生心愿,可惜德威帝早年征战身上暗伤无数,只在位十五年。
惠武帝乃德威帝嫡长子,这位也是马上皇帝。他从会走开始就跟着德威帝南征北战,经历大大小小战争不下数百次。
德威帝驾崩后他毫无悬念登上皇位,除了收复西南地,他还几经北伐,将蛮子赶到辽宁以北,派镇北将军的戚家军驻守至今。
惠文帝是惠武帝嫡长子,他的帝皇之路就比较坎坷,所以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平衡朝堂。
《大明地理志》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帝王的政治抱负,相比前面两位功勋卓绝的马上皇帝,惠文帝虽然没有扩张版图,但他集中皇权,励志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也可以算是守成很成功的皇帝。
暂且不论今上惠安帝,大明三代帝王奠定了大明朝的基础。
目前来看,今上也是不错的,不说国富兵强民安,也是一番安定的模样。
对他们老百姓来说,安定就是最好的。
没有战争、没有天灾,不用逃荒东奔西跑,不用流离失所,就算是辛苦的建设家园也是甘之如饴!
他们望江村是隶属于河南道内青州府辖下临元县莲花镇下的一个小村庄。
青州府地处北边,但具体离真正的北境还是有些距离,她猜测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山东地界。
前世山东是个好地方,矿产丰富、农业发达,还有渔业资源,还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她前世出生在浙江,但大学四年是山东度过的,穿越到这类似山东地界的青州府,她也略感神奇。
所以,一切皆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