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古城过客 > 第149章 墨染(三)

第149章 墨染(三)(1 / 2)

在回程的火车上,她接到了老秦的电话。

“是不是回来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一如既往的沉稳,听不出什么情绪。

“嗯,”她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马上又走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这边……事情都办完了?”他问得含蓄,但何英洁明白他问的是什么。

她沉默着,车窗上映出自己平静却难掩疲惫的脸。良久,她才轻轻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经历过剧烈情绪震荡后的虚脱与透彻:“老秦,你知道吗?有些地方,有些人,就像一幅看上去很美的画。离得远了,觉得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可一旦凑近了,仔细端详,才能看清纸上的每一道裂痕,每一处勉强修补的痕迹,还有那永远无法融合的、底色上的分歧。”

电话那头,老秦也沉默了。只有电流的微响在彼此间流淌。许久,他才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带着一种洞悉世情、饱经沧桑后的了然与宽悯:“是啊,这古城里的老房子,远看都是岁月静好的风景,青瓦白墙,韵味十足。可住久了才知道,哪一处的房梁需要加固,哪一面的墙壁渗水,裂缝里又藏着多少潮湿的、见不得光的故事。人呐,说到底,也一样。”

这句平淡如水的话,却像最后一块稳稳落下的基石,垫在了何英洁那颗飘摇浮沉的心下。没有热烈的安慰,没有愤慨的声讨,只有一种深切的懂得和接纳。这种懂得,比任何同情都更能抚平伤痕,让她感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她心如止水地回到外地加盟店,继续她未完成的工作。她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忙碌中,用体力的疲惫来麻痹心灵的余痛。同事们见她如此拼命,只道是她敬业,唯有她自己清楚,这是唯一能让她不去反复咀嚼那份难堪与失望的方式。

某个加班的深夜,她回到寂静的宿舍,从行李箱最底层,取出了那幅她一直珍藏的、与苏然合作未完成的《水彩与水墨的对话》。她将它缓缓展开,平铺在狭小的书桌上。

灯光下,苏然用焦墨勾勒的古建筑骨架,依旧苍劲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古意”和“风骨”;而她点染其间的、捕捉晨昏光影的水彩,也依旧灵动鲜活,充满了“生活”的温度与“瞬间”的呼吸。它们并存于一张纸上,笔墨与色彩,曾经试图对话,试图融合。

她静静地凝视了很久很久。然后,她拿起一支最大的排笔,在水桶里蘸满了清水,提起,让笔尖饱含着清澈的水分,却并不蘸取任何颜色。

她开始用这支清水笔,一遍,又一遍,极其轻柔地、均匀地涂抹在画面上。起初,画纸只是颜色变深,渐渐地,水墨的线条边缘开始模糊、晕开,水彩的色块边界开始溶解、扩散。墨色与色彩,在水分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交织、渗透,原本清晰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沌的、悲伤的、失去了所有棱角和个性的灰。

她没有流泪,眼眶干涩。只是觉得心里某个曾经激烈挣扎、痛苦不堪的角落,随着画面上那一片灰色的最终形成,也彻底地、万籁俱寂地安静了下去。

“我终于明白了,”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声音清晰而冷静,“水墨追求的,是留白的意境,是超然物外的精神气韵;而水彩迷恋的,是光影的流动,是生命本身的饱满张力。它们或许可以短暂地并置,可以礼貌地对话,但骨子里,一个向往的是天空,一个扎根于大地。我们……就像茶与酒,本就不该用同一个的杯子,若硬要混在一处,谁也品不出真味,只会糟蹋了彼此。”

窗外,新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勾勒出陌生的天际线。而她,只是一个冷静的过客,不再试图融入,也不再感到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