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欣欣向荣(2 / 2)

不好意思,网络上出现的都是精修版,没有任何原版内容。

也就是说,你只能找到精修版的。

只能花钱,亦或者付版权费。

版权这玩意儿,是保护作家权益的,但是在有些商人的手中,成了赚钱的工具。

《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陈述估摸着今年最起码还要再版两三次甚至三四次,能为陈述带来超三四百万的收益。

至于新书《激荡十五年》的话,差不多能印刷三四十万册,能为陈述带来超两三百万的收益。

当然了,这是两本畅销书带来的收益。

有些作家,一本书就能吃到死了。

比如余大师,他是真靠《活着》活着,都过了几十年了,还能每年靠版税挣几百万上千万。

可想而知,到底有多么挣钱!

……

周末的时候,钟小艾来了京州市。

陈述陪着她和高芳芳玩了两天,顺便买了三部手机,一人一部,方便平时联系。

周末结束之后,《故事会》杂志社的编辑部继续开始运营,所有的编辑都回来上班了。

与此同时,京州市又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大量的人从农村老家,从外地赶赴到京州市挣钱。

这座城市又恢复了原样。

仿佛只有过年那几天,稍微安静了些许。

大概是正月初十的时候,二狗他们也从农村老家过来了。

批发市场开始运营。

新年伊始,批发市场这边的生意倒是有些冷清。

不过去年的年底,那些商户一个月赚的钱,就相当于平时三四个月了。

年底的时候,批发市场的生意太好了。

一天的客流量少说也得有十几万人次。

火爆的生意,让不少商户都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都赚到钱了,商场的管理费和物业费那些,也就能收的下去了。

除此之外,商场对面还建了一些吃饭的地方,全部租出去后一年也能赚一二十万的租金。

政府提供了一批无息贷款,用于支持批发市场的运行。

加上之前收的租金,二狗的意思是继续盖批发市场。

他按照陈述的说法,打算盖一栋电子城。

这栋电子城的高度在六层左右,总投资最少一百五十万。

看起来很难,但只要电子城能运营的起来,最多三年,就会变成整个汉东省最大的电子城。

陈述的想法是,不仅局限于汉东省,而是让他成为整个南方地区最大的电子城。

后期还可以扩建,让电子城更大一些。

不过这个年头,不管干什么都要钱,所以只能一步步的来。

至于二姐陈娟的快餐馆,生意最近也不错。

大量的人返程,刚下了火车饿肚子,就去了陈娟的快餐店吃饭。

她的快餐店已经很久没有单月利润破万了,只维持五六千利润。

但是现在,生意越发的好了。

看情况,这个月最少能赚一万五千块。

陈娟还打算请个人帮忙,要不然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

至于陈述的话,《激荡十五年》这本书目前已经连载到三十五万字了。

最多再过两个月,这本书就要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