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呢,张佳慧不在了。
《收获》杂志也没那么大的资源了。
运营能力弱了不少。
而且目前最主要的是《收获》杂志没了扛鼎作品。
其他的小说质量参差不齐,还充斥着一些人情作品。
譬如,某些编辑自己写的中、短篇小说,不好意思发表在自家的杂志上,也担心发表后拿了稿费,被别人抨击。
认为这些编辑不干实事。
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和其他杂志社合作。
自己写的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发在熟悉编辑负责的杂志上,赚取他们杂志社的稿费。
然后对方杂志社的编辑将作品发过来,这本呢又想办法帮他发表,帮人家赚稿费。
这已经不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这些编辑写出来的东西,不排除有优秀作品,但是很少。
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文学性的文章。
只是为了赚钱罢了。
“行了行了,让你当主编,看来你也当不出什么花样来,更没什么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
总编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这举动无异于当众侮辱。
刘良不乐意了,真要说起来,《收获》杂志能达到那么高的高度,他的功劳也不小。
可以这么说,他就是伯乐,发掘了陈述这匹千里马。
真要论他对《收获》杂志的贡献,这个总编就是拍马也赶不上。
“作为?你让我怎么有作为?”
刘良不服气了,“《收获》杂志完全是《明朝的那些事儿》带火的,要是没有平川先生,能有这么高的销量嘛?”
“我去签平川先生新书的时候,你是百般阻挠,死活不肯开价。”
“还说什么没了平川,也有其他作家能顶上来,我问你,现在顶上来了吗?”
“你还说一个不够,那就找十个,找一百个顶上来,我问你,那一百个作家呢?”
“还瞧不起平川小说的新作,还觉得《钟山》杂志的销量没超过10万册,你也不看看当初《钟山》杂志的销量,只有区区两三万册!”
“现在已经翻了三倍了,下一期百分百突破10万册销量。”
“你找的那些作家,靠他们自己写的那些破烂玩意儿,能扛得起10万册的销量嘛?”
“说句难听话,现在之所以还有几十万册的销量,不过是仰仗《明朝的那些事儿》余辉罢了,再过几个月你再看看,到时候销量还不如人家《钟山》杂志呢!”
刘良气冲冲的回怼了起来。
“你……你……”总编被气的说不出话来了,“刘良,你还想不想干了?”
“你管我干不干?有本事你开除我的公职!”
刘良推开门,直接走了出去,也懒得再开破会了。
他有编制在身,总编就算再厉害,也不能随随便便把他开除了。
撑死是调岗,让他去别的岗位嘛。
去就去,要不然整天待在这儿,刘良也心烦。
跟一个不懂文学,总是自以为良好的混账总编在一起,还不如去当保卫科的科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