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双方争抢新书(2 / 2)

这个签约作家可是随随便便就签约那么简单。

许多省作协下辖的文学院都是有编制的,成为签约作家就相当于获得了事业编制,有稳定工资的那种。

许多大作家进入作协,采取都是这种方式。

后面一步步干到了文学院的副院长、院长,再成为作协的副主席,最后担任省作协的主席。

成为一个省文学上的掌门人。

只不过再过一二十年,这种直接入编的方法被取消了。

逢编必考,逢进必考。

目前《收获》杂志能开出的条件就这些。

千字150块,外加一个编制,以及沪市的一套房。

地理位置嘛,应该还可以。

此时虽然偏僻,但是随着沪市的发展,市区面积不断扩大。

这套房子未来值八九百万,甚至一千多万,应该问题不大。

但这种条件对陈述而言,丝毫提不起兴趣。

京州市才是陈述的大本营,他要留在京州市这边发展。

沪市的一套房子固然不错,可不论别的,光《明朝的那些事儿》后续版税估摸着就能为陈述提供上亿的收入。

更何况陈述不可能只写一本书,后续其他书还有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

此时他在沪市买房子都没任何问题,更别提若干年以后了。

只是目前不打算在沪市那边发展罢了。

“要我说,你们杂志社未免也太抠搜了。”一直未曾开口的王洪,终于张口了,打断了刘良的话,“《收获》杂志现在每年好几千万的营收,就出这点钱?”

闻言,刘良为难了起来,“这个价格不是我定的,另外《收获》杂志原本最高的价格是千字100,如今给陈述千字150块,已经破了规矩。”

“王主任,你是汉东省作协的,应该明白。”

“不可能给陈述太高的价格。”

“谁说的?”王洪可不吃这一套。

的确有许多规矩限制,不说别的,上面的主管单位大概率都不会批准。

而且一本杂志上又不光陈述一个人的文章,还有其他人的文章。

陈述不断提价,其他作家也要提价,所以很麻烦。

但汉东省作协的田封义可不管这个,已经给他放下狠话了,务必要签下陈述的新书。

“我们汉东省作协给陈老弟开出的条件是——千字200,在此基础上,倘若杂志的销量提升后,每多提升五万册,涨价50块。”

“按照你们半月刊的销量,我们可是要付给陈述老弟千字1650块的!”

王洪开出了一个天价。

汉东省下辖的杂志,销量很差。

每本半月刊的销量在两万七八到三万两三千册之间。

折中一下,大概三万册左右。

要是能将半月刊卖到一百五十万册,需要给陈述提价二十九次!

“嘶……”

听到这个价格,刘良倒吸了一口冷气,“你是真敢开牙啊?”

“作协里难道没人管?”

“文联那边也没人管?”

“我来之前,田封义书记亲口和我说的这个价格!谁敢管?”王洪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