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
清晨的阳光已经带上了初秋的燥热,炙烤着大地,乡道上的沥青似乎都有些软化,蒸腾起扭曲的热浪。
一支小小的车队碾过尘土,缓慢而坚定地行驶着。
打头的是一辆经过改装的摩托车,苏哲驾驶,车身上加挂了额外的储物包和油桶。
中间是一辆明显经过大幅改造的中巴车,所有的车窗和挡风玻璃都加焊了坚固的钢筋网,车身布满泥点和刮痕,显得沧桑而结实。
断后的是一辆饱经风霜的皮卡车,车斗里高高堆放着用油布捆扎严实的物资,压得钢板弹簧都有些下沉。
这正是苏哲一行人。
他们将山下村庄能搜集到的粮食和重要物资几乎全部搬回了云梦庄园,极大地增强了村民们的生存资本。
然而,他们自己却选择了再次上路。
尽管王玲一再道歉,且真诚地挽留,希望他们能一起守护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避难所,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放不下的执念。
阿正、李沫儿、林怡、陈妍,他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苏哲,是从心底里信任并愿意跟随他走下去。
赵福的心早已飞向了不知在何方的妻儿老母,他必须去寻找,他坚信外面会有信号,到时候就能联络到他们。
杨志刚则怀着军人的职责和信念,渴望回归部队,那才是他的阵地。
最终,王玲选择了留下。
她看着那些惶恐而无助的村民,警察的使命感让她无法抛下他们。
其实就算她要跟着离开,苏哲也没打算带这个和自己观念有冲突的民警!
方勇一家经历了之前的惊吓,再也经不起奔波折腾,对未知的前路充满恐惧,也决定留在相对安全的庄园,毕竟山庄里有吃有喝,又都是老人小孩儿,对他们造不成威胁。
告别没有太多煽情,更多的是沉默的理解和沉重的嘱托。
中巴车内部也被苏哲和阿正彻底改造了一番。
拆除了所有多余的座位,利用找到的角钢和木板,搭起了八个坚固的上下铺,虽然拥挤,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休息空间。
只保留了驾驶位、副驾和第一排共五个座位供白天乘坐。
这使得他们的移动据点兼具了运输和住宿的功能。
皮卡车上则满载着从庄园带出的宝贵补给:
整袋的大米、面粉、耐储存的土豆南瓜、瓶装饮用水、以及一些常用的工具和少许药品。
这是他们未来漫长路途上的生命线。
摩托车和对讲机的天线在热风中微微晃动。
这对讲机是他们前几日路过一个废弃警车时,从一位牺牲在驾驶座上的警察身旁找到的,虽然老旧,但还能工作,成了车队间唯一的通讯纽带。
对讲机里传来阿正的声音,带着一丝被风吹散的模糊:“大哥,接下来,咱们往哪儿趟这条道儿?”
苏哲按住通话键,目光扫过前方无尽延伸的乡道,声音沉稳:
“先去白河镇的高速路口看看。那是最近的干线,如果能上去,速度会快很多。”
“得嘞!”
车队保持着距离,继续前行。
酷热的天气让所有人都有些昏昏欲睡,车厢内异常安静,只有引擎的轰鸣和轮胎摩擦路面的声音。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车队缓缓接近了白河镇边缘。
远远已经能看到一些零散的建筑。苏哲抬手示意停车。
阿正迅速操作,无人机嗡鸣着升空,朝着镇口高速路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