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61章 课·两党演化重塑英国:从党争到君主立宪的关键转折

第161章 课·两党演化重塑英国:从党争到君主立宪的关键转折(2 / 2)

周游:教授,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连英语都不会说,反而让英国实现了君主立宪,这也太讽刺了吧?

和蔼教授:周游这个“讽刺”说得好!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对英国没兴趣,乔治一世口头禅是“英格兰没一个行的”,连情妇都从德国带;乔治二世只会说“你好”“吃了么”。可正是这种“善意忽略”,让议会有了实权——国王不管事,议员们只能自己商量着来,反而在46年间不知不觉实现了君主立宪。

这里要敲黑板:英国议会成为真正的主人,是在汉诺威王朝,不是光荣革命!而且英国没有成文宪法,宪政是“习惯和默认共识”的积累。从哲学“自发秩序理论”来看,君主立宪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而是国王“不管事”后,议会在日常运作中慢慢形成的秩序,就像水流自然形成河道一样。同时,这46年间还发生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和财富分布——商人、工厂主越来越富,乡绅地位下降,这又会反过来影响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权力平衡,咱们下节课就讲这个。

和蔼教授:咱们这节课把两党演化与英国政治格局的关系串透了:党争虽有坏处,却能牵制王权;两党从“宗教对立”转向“利益对立”,随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基础;玛丽、安妮女王的治国策略和王位继承矛盾,推动《继承法案》出台;汉诺威王朝国王的“不作为”,反而促成君主立宪。核心逻辑就是:英国政治变革不是“暴力突破”,而是“利益平衡与偶然事件”共同推动的渐进过程。

最后留两道思考题,大家课后琢磨:

1. 结合《易经》“节卦”(“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与哲学“自发秩序理论”,分析汉诺威王朝国王“不会英语、不管事”,为何反而能让英国实现君主立宪?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2. 从心理学“群体利益共情”和哲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角度,分析农业革命催生的“约曼农”为何会成为托利党的支持基础?工业革命后,随着商人、工厂主崛起,你认为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支持基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

这节课咱们用两党演化这条线,解开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密码,下节课咱们继续讲工业革命如何改变英国政治生态,以及宪政改革的具体过程。觉得有收获的同学,别忘了给课程点个赞,也跟身边喜欢历史的朋友推荐,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o^*——两党演化与英国政治格局课堂内容总结

新学期欧洲史专题课围绕辉格党与托利党的演化对英国政治格局及王位继承的影响展开,结合心理学、《易经》与哲学原理,清晰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深层逻辑与关键转折。

课程先剖析党争难以避免的原因及双重影响。党争虽有“结党营私”“导致个人道德堕落”等弊端,如华盛顿因厌恶党争放弃第三届总统任期并警告其危害,但仍无法规避:一是现代西方政治需动员基层民众,简单信息比理性讨论更易获支持(如竞选村长时“辣椒炒鸡蛋该枪毙”的口号胜过高深理论);二是人渴望群体接纳,党派需清晰边界与“对手”,利普塞特在《政治人》中指出政党是高投票率与广泛政治参与的保障。同时党争亦有积极作用,埃德蒙·伯克认为其能维持议会对抗性强度以抑制王权,可抵御行政机构对议员的收买,符合《易经》“师卦”中“以众制权”的平衡逻辑。

接着梳理两党演化与政治联盟的变化。最初辉格党(低教会派、反王权)与托利党(高教会派、保王权)因宗教立场对立,但1688-1815年英法长期争霸改变格局:英国需发行债券筹款,辉格党(城市商人)靠海外贸易获利,愿买债券且需战争保护利益,为主战派;托利党(乡下乡绅)靠土地收租,战争加征土地税损害其利益,为反战派。国王为打仗只能与辉格党合作,体现“利益决定立场”的哲学“唯物史观”。选票争夺上,辉格党通过买地租给佃户拉票,托利党则依托农业革命催生的“约曼农”(1700年达18万,年收入50-100英镑,有选票却受歧视),农村支持基础更稳固,反映心理学“利益共情”对党派支持的影响。

课程还详解玛丽、安妮女王时期的治国与王位继承矛盾。玛丽对威廉三世言听计从,其去世后辉格党跋扈,1701年推动《继承法案》禁止天主教徒继位,防詹姆斯二世之子清算。安妮女王厌恶辉格党却先沿用其战政策,打赢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后停战并清洗辉格党。因17个孩子均夭折,王位需找非天主教继承人(最远为詹姆斯一世外孙女索菲亚),托利党分裂为支持詹姆斯二世之子的“雅各布派”与支持索菲亚的“汉诺威派”。安妮倾向雅各布派,临死前更换派系首领却因去世过晚未果,体现历史“偶然与必然”的交织,符合《易经》“革卦”的渐进变革逻辑。

最后分析汉诺威王朝的关键作用。乔治一世与乔治二世对英国无兴趣且不善英语,46年“善意忽略”使议会逐步掌握实权,英国真正实现君主立宪(非光荣革命时期),且无成文宪法,宪政源于习惯与共识,契合哲学“自发秩序理论”。此时期工业革命爆发,改变人口与财富分布,为两党权力平衡新变化埋下伏笔。

课程结尾留下两道思考题,并预告下节课将探讨工业革命对英国政治生态及宪政改革的影响。